第124部分 (第1/4页)

荀罃长出了一口气:“唉,没错呀!这次咱们是去结盟的,咱家小武擅长突击,也擅长固守,这样的人,没必要为了盟会来回奔波,就让他留在国内,震慑秦国与齐国吧!”

范匄眼珠转了转,建议:“韩兵也可以留下,韩兵最善守,在这方面远胜于赵氏。再说,韩氏的领地邻魏地,上次秦国人就是从魏地入侵的,留韩兵协同魏兵羡余(预备役、辅助兵)防守,西线我们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至于东线嘛!我只担心武子乘我们不在,带上许国人去欺负齐国,使得随行的齐君向我们抱怨。不如,咱这次把许国人也带上,一同参加盟会。”

栾黡一直没开口,因为国君不喜欢他,这些年来他已经被边缘化了,所以这种讨论大会上,他本来懒得开口,不过,话说到这儿,天性喜欢捣乱的栾黡忍不住插嘴:“我们带上许国国君也没用,只有带上许国国相,才有一点用处。许国的军队,许国国君压根指挥不动啊!”

许国国相是赵武。众人都为栾黡的话笑了起来。毕竟,自己国家倒数第二顺位的正卿,担任另一个国家的国相,把对方的国君完全当成了愧儡,这种事,让晋国人感觉挺骄傲的。

悼公笑着摇头:“小武留在国内,寡人不用担心了。但韩起留在国内,我军军械补充,不免难以应急了……”

韩起正想接过悼公的话题,表明自己对这次南下公费旅游的渴望,赵武暗地里踩踩他的脚尖,韩起醒悟:“我不久前刚与赵武交换了家臣,齐策现在可以帮我调遣军械物资,我韩氏今后的公私职责,都由齐策统一管理。”

众人都长出一口气:“如果是齐策随军,由他统一调配全军物资,我们就放心了。当初,我们四军一起南下郑国,齐策把军中物资调配的井井有条,这次有他在,韩起不用随军了。”

对这种说法,韩起有点郁闷,赵武也有点郁闷………一向以来,夫家都以为赵氏能有现在的一切,都是齐策的功劳,浑没想到齐策头顶上的领主才是掌握大方向的人。这,太不公平了!

稍停,悼公又开口,继续安排随行的旅游人员:“魏绛是寡人的智囊,寡人时刻缺不了他的出谋划策……哦,武子跟魏家兵合作很久,留下魏舒协同指挥魏氏领主武装,这样,武子指挥起来魏家兵也就不存在障碍,如此,寡人就把新军佐(赵武的副将魏绛)带走了。”

副帅荀偃哼了一声,看着低头不吭气的士鲂说:“上军佐士鲂也可以留下。你这个废物,即使去了盟会,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国君不愿意了。士鲂是迎立他的大臣,而荀偃是杀了前任国君的大臣,该维护谁,国君心里有本帐:“不行,盟会的盟约还需要士师(大法官)家族出一个人立约。上次士弱与郑国立的盟约措辞过于强硬,寡人这次打算让士鲂写盟词。”

荀偃低声都囔:“士师家族到了这一代,怎么尽出些白痴?……幸好他们也出了个范匄。”

元帅荀罃做出仲裁:“我们就出动两个整编军吧!不过,我们可以出动六位正卿,以显示对这次盟会的重视。国中留守赵武与韩起,其中,民政由韩起负责,军事以赵武为首。除此二人留守外,其余六卿各带家族精锐,陪同国君南下参加盟会。”

元帅的决定就是最后的决定,大家各自起身,按分配的任务忙碌起来。等出了大殿,韩起责怪赵武:“我好不容易有去南方游玩的机会,你怎么老是踩我的脚尖?”

赵武冷冷一笑,回答:“咱这次盟会是突然之间仓促决定的,我晋国一向动员的快,我们突然之间集结军队南下,你说其他国家能不能来得及集结军队随行?”

韩起想了想:“毕竟是我们晋国,就连楚国面对我们,如果不集结起全国的军队,恐怕也不敢轻易迎战。”

赵武提醒:“这就对了!这次出击,说穿了就是一次长跑,我们集结起队伍,气喘吁吁从北跑到南,中途不会有休息的时间,等双方结盟后,孤军深入的晋国大军一定着急的撤回。而我们两年没动了,楚国人一定想不到我们的大军会突然南下,他们不知虚实,压根不敢动,所以……”

韩起笑了:“你是说这次结盟,我们的军队会气喘吁吁跑到结盟地点,双方彼此喝一碗血,念完盟誓就要转身往回跑,根本没时间游山玩水……”

赵武补充:“那些参加盟会的领主还要动员自己的武士,不仅要承担对领民失信的指责,而且武士纳赋之后,今年,他们收不到领民的税了。”

韩起诧异:“但是,我们即使留在国内,也要动员起一部分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