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说重点!”楚王不耐烦了。“重点就是:赵武如今换了家臣,他身边的家臣不是齐策也不是师修、师偃,这次他的打法非常诡异,阴狠毒辣,现在在他身边的家臣一定擅长阴谋诡计。所以我猜测,不,我断定:赵武子现在兵强马壮,一定不肯轻易放过我们。”

楚王沮丧:“寡人是个有荣誉的人,我可不能留在这里做俘。”

“我们走不脱……”子囊回答:“我询问了后军溃散的士兵,赵氏是用单骑走马的方式发动袭击的,他们移动的速度很快,我们根本来不及反应,他们就横向击穿了我们的行军阵型。而后,赵兵以旅为单位,来回驰骋切割我们的队伍,让我们组织不起有效地抵抗…… 我刚才说赵兵打法很诡异,就是指这个。

这次赵兵的单骑走马战术显然更成熟了,他们已经学会了骑射,能够骑在马上进行射击,并且擅长绕开我们的兵车,驱散兵车周围的步兵,然后用密如雨点的弓箭覆盖我们兵车上的甲士………可怜那些最勇猛的甲士,他们都来不及战斗,甚至没有获得战斗的机会,就被赵兵虐杀了。依据赵兵这种打法,我推想一下,一旦我们撤退途中,遭遇这种骑兵拦截,我们会怎么样?”子囊动了动,稍停,神情严肃的回答:“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

楚王呆了一下,反问:“我该怎么做?”

子囊建议: “明日我们号令全军整修战具,摆出一副决战的姿态。大王可以派遣使者前去晋国军营,要求与晋人进行致师(单挑)。今日夜晚,大王可以带亲信侍卫转去陈国,而后在武昌城歇息,留在此地的我军则连续要求致师,替大王争取时间。”

伯州犁反问: “这样的谋略能瞒过赵武吗?”

子囊坦然回答: “瞒不过,我猜赵武早晚会醒悟,但问题是他会不会继续装糊涂。我们终究是楚国,我们终究是南方霸主。赵武身边的谋士性格阴狠,我就赌他敢不敢孤注一掷,跟我们实打实的硬碰一下。”

其实,赵武的谋略变化与身边的谋士无关。初到贵境的时候,赵武是小心谨慎的,他唯恐自己不像春秋人,所以他的策略保守而谨慎,谨慎的近乎于懦弱。但现在的赵武是谁,政治局八大常委之一,带领国家四分之一的军队,他现在采用的策略虽然依旧带着浓厚的乌龟流味道,但在当时的人看来,已经是非常激进了,激进的让春秋人张嘴结舌,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比如面对楚国的致师要求,赵武想也不想,回答:“武士昆,这一仗由你冲锋,我在后面替你喝彩,精神上绝对支持你。”

武士昆嘴唇动了动,田苏抢先说:“不错,武士昆上阵正合适。楚国人派出的不是正卿,也不是大夫,只是一名将领,以主上的身份,跟令尹子囊单挑,双方身份倒是相当,与对方的将领致师,昆的身份还是委屈了一点,或许我们应该派卫敏上阵。”

赵武摇头:“首战必须旗开得胜,要让楚国人知道我们是一群强力党,就喜欢拿四十级的装备去刷十级的副本,咱最喜欢干的就是这事。”

晋国人是骄傲的,他们以为自己是霸主,所以自己国家统帅,在别的国家应该享受国君待遇,因为对方也是超级大国,田苏好歹退让一步,没有要求楚王跟赵武单挑,而是觉得楚国执政与晋国倒数第二正卿赵武交手,才彼此身份相当。

天下第二潘党出马,胜负毫无悬念。那场面已经不是战斗了,是屠杀表演,是潘党在两军阵前表演自己的屠杀技巧。带着赵氏武士传统护面甲的潘党像流荡在战场的秃鹫,他漫不经心的将一个个挑战者瞬间秒杀。杀一个猛将对他来说,仿佛打一个哈欠一样随意。

潘党之后,卫敏出阵了,紧接着,赵氏六大家将除了武清武连外,其他四人集体亮相,算是正式走向春秋舞台。

其实,在单挑进行到第二天,赵武已经发现了异常,他问田苏:“你说,楚人这是不是赶着投胎,怎么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过来送死,诡异!”

投胎的说法是伴随着佛教“轮回转世学说,一起传入中国的印度传统学说。此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但田苏结合赵武的上下文已经明白了赵武想要表达的意思:“楚军这是在拖延时间,难道他们还有援兵?”

其他三国联军的统帅面面相觑,赵武反问:“楚国人还能有援兵吗?”

田苏思索:“不能啊!楚国这已经是第三次动员了,第一次他们攻击宋国,卫国前来救援,击退了郑国的军队,逼迫楚国退军……”

卫国执政孙林父之子孙蒯躬身感谢田苏的恭维:“我在犬丘(在今河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