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范匄也插嘴,他说的更加直白:“武子,各大家族你争我夺,不就是为了那几个卿位吗?如今争斗到了这个份上,哪怕自己轮不上,但也不能让仇敌轻易上位啊!晋国八卿,把持这个位子的也就六大家族,那个家族多一个名额,其他家族未免恐慌。这一点,对那个幸运家族,也不见得是好事。”范匄说到这,看了一眼中行偃。

他这话其实是在提醒中行偃:你别想着提拔一个荀氏的人来。如今,晋国六卿位个个都是有背景的,突然增加一个荀氏,貌似你中行氏在这场卿位争夺战中占了上风,但你想一想,从来在卿位争夺战中占上风的家伙,他们有好结果吗?比如以前的先氏、狐氏、赵武所在的赵氏,三郤也算一个。这些家族哪个有好下场?

荀偃听了这话,真正发愁了:“这怎么办?这下子,我晋国真的没有人了吗?”

赵武想了想,慢慢的说:“听说士燮有一个族弟……”。

范匄马上回答:“你说的是新军侯奄(后勤装备部长)士富吧?”

赵武放缓了语调,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说:“我赵氏后勤补给主要依靠自己,士富虽属新军,我跟他并无接触,但我听说士富跟魏绛关系不错,目前魏兵的后勤补给全靠他支撑,听说做得还不错。”

范匄马上说:“你是新军主帅,士富是你军中的侯奄,你不会是打了十年仗,连自己军中五吏都认不全吧!要避嫌,也不能装出这副模样啊!”

荀偃马上帮赵武解释:“这全怪武子的家臣得力。向来,军中的事情都由他家臣负担起来,平常,赵武也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公孙。”

荀偃这句话是客气说,他的意思是说:赵武也就是一个春秋宅男,平常不喜欢跟人接触。闲的没事,宁愿窝在家里看书,偶尔出门,也就是找国君打球。至于卿大夫之间的迎来送往,他完全不参与。但谁让人家的家臣太出色,先是齐策,后是田苏,把公卿之间的交往全盘接受过去,带领手下的家臣们,把赵氏家务事处理的井井有条,故此赵武只需要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就行。所以,他打了十多年仗,担任新军军长十多年,认不全自己手下的五大军官,也可以理解。

荀偃极其护短,范匄哦了一声,不知所谓地说:“现在想起来,赵武,我同情你。你小时候那段日子,一定给你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范匄是说,赵武啊!你跟人交往太谨慎了。其实,没那么多人想害你,你把自己藏起来,你回避的是整个世界。

赵武翻了个白眼:“说正事呢?士富怎么样?”

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拿叛乱当玩耍

荀偃摇头,首先表态:“士富样样都好,就是年纪大了点。”

范匄拍了拍大腿,夸奖:“我知道武子为什么提出士富来,不就是因为他年纪大吗?士富去世后,刚好彘裘成年,接任士富的位子顺理成章。我看他行。”

赵武伸出手指,仔细看着手掌上的掌纹,慢悠悠的说:“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只剩下一个童子了。”众人沉默,赵武继续说:“先元帅去世的时候,智盈已经加冠,我在先元帅床前立过誓言。”赵武把话说到这,顿了顿,看着荀偃。

当时荀偃也在场,赵武这一眼提醒了他,他马上回答:“郑简公是五岁加冠,从而登位的。悼公也是……算了,智盈七岁了,有武子帮着,加上智家还有自己家臣辅佐,完全可以做的比郑简公更好。”

有了荀偃这句答复,赵武起身告辞:“如今各家族都在春耕,我很忙,元帅与副元帅继续议事吧!我去忙自己的事了。”

中行偃与范匄接下来要讨论的是晋国八卿的顺序,这已经不是赵武能够参与的了。

范匄急忙招手唤住赵武:“武子,听说你今年要大规模推广南方稻种,我听说那种稻谷产量很高,一年能够收割两次,所以前几年各家族都缺粮了,唯独你赵氏粮食富足。”

赵武这时已经走到了门口,他站在大门口回答:“不错,今年我们准备了大量的稻种,也储备了大量的农官,准备在各地推广新稻种,以及棉花、香料的种植……”

范匄急忙问:“种子富裕吗?”赵武回答:“当然富裕,我筹备了几年,就是为了今天。”范匄连忙表示:“从去年起,我就留意新物种了,只是去年我还说不上话,今年我已经特地吩咐手下保留了部分土地,你若种子富裕,不妨在我家地里也试种一些。”

在中国,物种的传播向来缓慢。春秋时代楚国已经有种植甘蔗的记录,但到了清代,我们的甘蔗种植技术与种植面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