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1/4页)

口行军前往本师师部,一个师便组织好了进攻阵型。在师部那里,有一面更大的军旗:师军旗。

士兵在师部集合之后,连队形都不用整理,就能直接开向战场。五个师为一个军,晋军经常排列的阵型是“五阵”。阵,群也,五阵,古代人词汇简单,意思就是“五个攻击群”现代人发音都是双音节词,因此“五阵”被通常称为“五×阵”,比如现代人通常最熟悉的叫法是:五行(阵)、五花(阵)……

春秋之后的古人之所以把“五阵”称为“五行”或“五花”是望文生义。为了方便指挥,五个师都用不同颜色的军旗进行标识。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主帅在高处命令人挥动“师军旗”,该师会根据军旗的信号,做出冲锋、就地固守、徐徐撤退等相应军事动作。

这五色旗最后演化成了五行、五花的说法。春秋时代没有五行的说法,“五行”说法是后人根据这种军事指挥状态,而生编硬造出来的。而战争中孕育的兵种相克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五行相克的说法。

赵武在巢车上摇动五色旗帜,麾下五个师依次走出营地,在战场上排列阵型这已经是赵军扎营十天后了。

十天来,中山国人不停的要求举行会战,赵武总是想尽各种理由推托。春秋人讲究堂堂正正之师,所以赵武不应战,中山国的人只能忧心仲仲的看着赵氏援兵不断赶到。看着赵军的营地逐渐变得坚固,却没有丝毫攻打赵军营寨的意思,那时候不流行偷营劫寨滴。

十天后,韩起最先赶到了赵武的营寨,他抱怨说:“武子,你不厚道啊!国中的大小贵族都知道你出兵消息,我却是最后知道的。如果不是齐策手脚快,我现在连军队都集结不起来啊!”

赵武不好意思的笑笑:“这场战争原本是家族报复,我岂能为赵氏家族的事情麻烦韩氏。”

韩起问:“你接到国君的命令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韩起补充:“那么,现在这场战争就不是家族战争了,它是一场国战。赵氏参加国战,怎能不拉上我韩氏,更何况这场战争明明是在分猪肉。国中的贵族都动员起来了,你却不给我送一个信,武子你不厚道啊!”

赵武反问:“国中的领主都动员了?”

韩起理所当然的回答:“我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往甲氏赶路的武士。许多领主来不及集结领主武装,只好命令手下武士直接到甲氏集结。我能够后发先至,那是因为齐策的功劳。他来我韩氏后,重修了道路,便于传达领主命令。另外,他还仿照赵氏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我这次就是带着常备部队来的,齐策还在后面整理韩氏的参战武士。”

赵武愤恨的仰望甲氏:“我后面跟了一群蝗虫啊!听说他们走过的地面寸草不生。不行,不能再耽搁了,明天我们就全军决战。”

韩起惊愕的问:“你来到城下多日,竟然没有跟中山国的人交过手?”

赵武回答:“我的士兵长途奔波,体力还没有调整过来。再说,我的重装备还在辎重部队那里,至今仍在半路跋涉。我的士兵很宝贵,花费了很多钱训练与装备,所以我必须让士兵用最佳面貌走上战场,以保证他们的最小伤亡。”

韩起点点头,总结说:“你真无耻!”韩起话音刚落,中山国的人又来要求会战。韩起很不好意思的反问:“这十多天来,你屯兵于城下,怎么好真思连续拒绝别人的求战?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无耻。”

赵武平淡的回答:“胜利者有权书写历史,失败者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

说罢,赵武转向中山国的使者。彬彬有礼的回答:“晋国外臣赵武致意中山国寡君:请整修你们的戈矛,我军明日出战。”

现在,战争逐渐拉开了帷幕。在秋末、清晨和煦的阳光下,晋国军队一个个攻击方阵随着军鼓声,随着军旗整齐前进。整齐,晋国军队的特色就是整齐而不慌不忙。随着军鼓的鼓点,首排士兵高举着盾墙,像一条涌动的海浪缓缓向前推进;盾兵背后,惯例是两彻行长戟兵;再然后是三彻弓弩兵。赵武排出的是一个十彻行的狂攻阵型,后面五彻分布的顺序与前五彻刚好相反。十彻行过后又是一个攻击方阵……赵武把最雄厚的兵力布设在中央阵型,右翼则是附庸家族组成的杂牌军,左翼是韩起带来的弩兵,以及赵氏的全部骑兵力量。

“没有战车,竟然没有一辆战车?!”中山国左师惊愕的看着赵兵走向预设战场。此时,中山国城门大开,一辆辆战车鱼贯驶出城门,在军官的指挥下步入战场……与晋国军队的整齐有序相比,中山国的军队简直像一群羔羊,乱哄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