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乖诎岫�侣返恼匠担�谄牍�侣氛匠档暮蠓剑�矫�牍�褪康奈淦骶驮诮疟撸���侨床桓矣腥魏味�鳎�钡街荽掠霉�野阉�嵌�焕Π笃鹄础��

范鞅看到士兵已经挪开了山路上的障碍物,他挥舞着手里的武器,催促士兵:“赶紧赶紧,整理队列,我们继续追上去……。”

州绰反对:“范司马,山路崎岖难行,齐军已经在此设立了伏击,我们晋国人擅长的是集团战斗,但山路里我们只能单兵作战,常言说穷寇莫追,恐有不祥。况且,我们现在依旧有了追击的收获,何必再去期望更多呢?”

范鞅喘了口粗气,恨恨的点了点头:“便如你所言,我们回军。”

范鞅用自己的兵车押送着两名俘虏。这两名俘虏在齐国赫赫有名,齐灵公的父亲喜欢勇士,专门在国内设立了勇士爵。在他采取这项措施之后,齐国的地痞流氓横行,都以欺负本国人作为时尚,并把这当作功绩相互夸耀,以此去争取国君奖赏他们的爵位。

齐灵公登位后,晏婴感到国内风气不正,于是怂恿国君开始屠杀这些地痞流氓。国君也恐惧这些地痞流氓的蛮横,于是,晏婴设想了一个计策“二桃杀三士”,由此,轻松地将国内最著名的三名黑社会头目收拾了,而殖绰与郭最则是齐国国内排名第四、第五的流氓,哦,他们现在被称为“齐国第一、第二猛士。”

范鞅得意洋洋的载着齐国排名靠前的两大流氓进入晋军军营,在军营门口他遇到背着手看风景的赵武,便兴奋的问赵武:“武子,听说你已经攻入平阴城,怎么如今却站在军营门口,你好悠闲啊!”

范鞅其实是想让这名晋国第一猛士开口询问自己俘虏的事,好趁机夸耀一下他那与赵武不相上下的箭术。没想到赵武都没拿正眼瞧他,他背着手,闲闲的说:“啊!我是来打酱油的。”范鞅被赵武的话噎了一下,他这才想起来拱手拜谢:“鞅流亡秦国,多亏你赢氏赵武斡旋。我回来的匆忙,未来得及亲自去向你致谢,请恕我失礼。”

这时,齐策从营门里走出来,这厮手上真拿了个黑陶瓷瓶子,一路走一路向赵武晃着手上的瓶子。赵武见到齐策出现,便把脸扭向了自己的家臣。范鞅见到赵武没心搭理自己,便尴尬的清了清嗓子,大声说:“给我把齐国第一、第二猛士殖绰、郭最押到军鼓前。”

殖绰、郭最两人直到此刻还没有扒下铠甲,晋国将领就引导着此二人身披着那身齐国重甲,喝令他们坐到晋国中军的军鼓前。这是一种极端的侮辱,比命令这两人坐在车辕之下还要侮辱他们,尤其是让这二人身穿铠甲、全副武装的情况下。

春秋时代,制作一面军鼓是极其神圣的事情。军鼓制成之后,蒙鼓的生牛皮上要涂抹鲜血,这项仪式被称为“衅鼓”。涂抹的鲜血可以是牲畜,也可以是人血。晋军让这两人全副武装坐在军鼓前,意思是说:齐国第一、第二勇士,哪怕他们全副武装,在我们眼中等同于畜生,我们随时可以宰杀他们,如同杀鸡一样,而后用他们的鲜血涂抹鼓面,以便让我们的军鼓声更加响亮,让我们的士兵听到鼓声,战斗意识更加强烈,更加嗜血……

范鞅安置好两名齐国猛士,兴冲冲的去禀报父亲范匄。他进入副元帅的军帐的时候,看见场地中心正站着畏畏缩缩的一个十多岁小男孩,这位就是郑简公。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帐主席的位置上,坐着九岁的晋平公。

人比人气死人,晋平公只因为有个好爸爸,他就可以坐在军帐的主席上。在他下面,列国诸侯只能抬头仰望着这位小孩的身躯,仿佛仰望大山一样。而郑简公却唯有站在诸侯下首,嘴唇不时的颤抖,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范匄坐在晋平公侧方,他旁边还有一张椅子是空的,那是留给元帅荀偃的。见到范鞅进来,范匄摆了摆手,示意范鞅先不着急汇报,紧接着,范匄把目光转向了郑简公。

郑简公努力了无数次,嘴巴一张一合,却说不出一句话来。郑国军队的队列中,正卿子蟜看不过去了,他走出队列,站在郑简公的下首,与郑简公错开一个肩膀的位置,昂着头责问范匄:“寡君问:鲁国是晋国的盟友,我郑国算不算晋国的盟友呢?”

范匄眼珠一转,马上明白了子蟜的意思,他笑着说:“外臣我反复跟郑国交代了,楚军没有能力大肆攻击郑国,而现在我军欲罢不能,我们劳动诸侯,可不能放弃到手的胜利,转而前去救援原本不存在危难的郑国。”

子蟜的责问是:晋国把鲁国看得特别重,为了帮助盟友鲁国,连郑国遭到攻击,都不让郑国的军队回去救援,那么,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