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 (第1/4页)

欤�永淳褪亲罾�训氖虑椤�

晋国联军水陆齐进,水上战船的翻滚遮天,陆上,是十一个诸侯国的旌旗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华夏集团首次大规模的进入到如此偏南的地方,当地百姓见了这些难以想象数量的军队,纷纷躲入深山,以回避大军的骚扰。其实,那些百姓都错了。晋国人向来以军纪森严著称,赵武带领的军队又是一支接近近代化的队伍,他们的后勤补给全由辎重兵团负责。而列国参战的军队看起来旗帜很多,其实他们都是来打酱油的,专门负责替晋国军人提酱油瓶子。

在这种情况下,晋国军队开进的效率格外高。他们沿着大路一路南行,沿途,工兵队伍在前线不停地拓宽楚国本来的官道,这些工兵队伍都是宋国与郑国的正兵,原本就身强力壮,而晋国人许诺,完成任务之后分发到他们手里的铁制工具将归他们自己所有。有了收获,这些士兵立刻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加上他们本来在蔡国与陈国都有过帮晋国人做土木工程的经验,于是这些队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起来。

宋国与郑国的外交关系,正处于黄金时期,两国士兵干活也相互搭配,一名宋国士兵一边劳作,一边哼唱着宋国的小调,引得在场的宋国士兵齐声应和,歌声欢快而欣慰,充满了心安理得的安详。歌声停顿当中,那位宋国士兵扭头对身边的郑国士兵吆喝:“郑国人,听说元帅喜欢听你们郑国的轻松小调,你们也来哼一个。”

郑国士兵挥舞着铁锹,一刻不停,他闷着头回答:“元帅喜欢听敝国小调,那是因为他的领民当中,有太多的郑国人。说起来,元帅祸害我们郑国,祸害得不轻啊!他屡次南下攻击我郑国,从我郑国掠走了无数的农夫。最可气的,就是那些鄙人(居住在城郊的农夫与破产者)。想当初他们挣扎在底层社会,在我们路过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抬眼看我们(指贵族出行时,身份低贱者需要跪在路边不敢抬头)。现在轮到他们威风了,我不久前遇见几个新郑城边的游侠儿(黑社会成员),想当初他们卑微的如同我脚下的尘土,现在我做他脚边的尘土。”

另一名郑国人解释:“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哭着喊着被元帅俘虏去晋国的那些混混,如今已经取得了晋国人的身份,有些人居然还成了晋国的武士。他们在晋国的乡校里识了字,摇身一变成了小吏,或者武士的“义从(扈从)”,现在成了管理我们这帮外国杂兵的上国“上人”这人比人,气死人……你说,我哪有心情哼唱小调?”

“咱们也不亏啊!”那位宋国士兵扬了扬手里的铲子:“咱们虽然做不成晋国人,好歹这番劳作之后,家里还能落下一套晋国的工具。这铲子真好使,非常锋利,一铲子土下去,地上就是一个坑。还有那些锄头、镰刀也不错。我琢磨着回去后让铁匠把这铲子化了,也去打一把锋利的宝剑,回头上战场挣一份功劳,或许能得一块小领地,使唤几名仆从……”旁边的宋国士兵拖长腔,用歌唱的调门唱道:“何其快乐也!”

郑国士兵不满地哼哼一声:“人比人,气死人啊!你说,我们光替晋国人拓展一下道路,就能白得一套工具,但我们也是参战国,修缮道路是我们的本分啊!我们只不过做了一些本分当中的工作,就获得如此好的报酬,那么,我郑国原先被俘虏去的那些人,他们现在在晋国过的是什么日子,想一想这些,由不得我不愤怒。”

郑国士兵的话引起郑国人的共鸣,一名郑国士兵向刚才那位快乐畅想未来的宋国士兵抱怨:“你说,你想带一把刀上战场讨一份功劳,哼哼,你不要用晋国人的思维考虑宋国的事情。人晋国武士带一把刀上战场,只要有军功,按军功授爵条例,谁都偷不了他的功劳,但在你们宋国行吗?

不是我说你,你老兄这次上战场,是以自己的身份上战场的,还是哪位领主、哪位贵人名下的劳役兵(向那位领主纳赋)?你在战场上挣取的功劳属于你吗?你的所有利益不是都被你头顶上的贵族老爷“代表”了吗,你有啥功劳,你只有无穷尽的义务。”

这番话引得大家一片默然,现场只剩下粗重的喘气声。

一阵轻快的马蹄声从劳作的士兵身后传来,两国士兵赶紧举着锹把闪到了路边,躬身向马上的骑士致敬。他们头也不敢抬,眼角只盯着翻飞的马蹄。马蹄在士兵身边略略停顿了下,马上一位首领模样的人用马鞭指着路面,提醒说:“这道路还需要硬化,因为运送军献的马车非常沉重,那上面堆的全是金属物件,如果道路不硬化,车辙会很深,会破坏路面,他们走过之后,后面的军队就无法行进了。”

一个带着宋国口音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