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 (第1/4页)

余昧扭了扭身子,不好意思的说:“我吴国初次参加联军,如今楚王闭门不纳,我吴国单独撤军……不好吧!太不好意思了。”

赵武郑重的点点头,接受了对方的好意:“那么,就请吴君留下吴国战车一百乘,协助我晋国看管郢都城。”

余昧连一秒钟都等不及,立刻接住赵武的话:“如此,我就不客气了!”这话说完,吴君余昧很没有形象的向赵武拱拱手,扭过脸去便粗鲁的催促自己的御戎调转方向。紧接着,这厮连基本的贵族礼节都忘了,连声告退的招呼都不打,直接驾着战车狂奔而去。

接着,赵武转向了宋国与郑国:“蔡国、陈国刚刚灭亡,两国国内还不稳定……”

听了赵武这话,向戎与子产喜出望外。管什么道义,什么楚国人的悲哀,什么春秋礼仪,都去楚国人的娘吧!有了这场大胜,宋国与郑国就能无忧无虑、完整的吞下蔡国与陈国。如此一来,这两国的国土面积几乎扩张一倍。而且,有了晋国大军压迫在郢都城,宋国与郑国的新占领土就成了大后方,所以,晋国人围困郢都越久越好,他们围困的时间越长,楚国人的苦难越深,宋国与郑国才有更多的时间经营自己的新占领土。

不等赵武把话说完,两国正卿用力点着头,齐声响应:“我们两国与吴国不一样,不敢留下太多的兵车帮助伯国,且留下五十辆兵车如何?”

第二百五十一章 霸主的心思很难猜

吴国紧挨着楚国,他们留下一百辆兵车,粮草转运上不是困难,直接从诸舒国转渡就成。而宋国、郑国想要供应留守士兵的粮草,不免要担心楚国溃兵的骚扰,而且从本土千里迢迢运来,十斤粮食送到前线,光运送的士兵就要吃去八九斤,所以这两国只肯留下五十辆兵车。

但五十辆兵车就足够了,赵武连中行吴都不想留,他盯着中行吴,吩咐:“你出战也超过半年了,这次你带三个师回去,一路押送战利品与俘虏,回国后你立刻征召范氏与智氏出战。嗯,智氏待在三县之地,我已经留给他足够的时间整合自己的力量了,你路过那三县之地的时候,让智盈带着人先来吧!”

中行吴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元帅,楚军战俘还没有清点,诸军战利品还没有搜集完全,再说,你刚才不是还命令我阻塞楚国的其余城门吗?命令尚未完成,我岂能离开”。

中行吴扭扭捏捏,不肯说出真话来,赵武眨了眨眼,立刻截断了对方的话:“你不必着急回去,俘虏清点工作由你的手下负责,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边阻塞郢都的城门,一边四处去附近征集粮草,等你回去的物资足够了,再领人返回。”

中行吴扭捏不肯撤军回国,其实是嫌战利品不够丰厚。开玩笑,在千年难遇的旱灾过后,本来已经于曲沃之战中伤亡惨重的中行氏,好不容易遇到这样一个大肆掠夺的机会,而且这一战过后,天下谁还敢跟晋国叫板,所以,此战之后,或许终中行吴一生,都难得碰见类似的战争红利了。于是,中行吴觉的,这一战如果他不把油水捞足,就对不起自己的国家,对不起自己的家族,对不起自己的领民,对不起属下的武士、对不起CCAV……

赵武其实也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给中行吴留下一个月的缓冲时间,并让对方去郢都附近“征集粮草”,这就是默许了中行吴在郢都四周进行劫掠……但中行吴还是觉得自己吃亏了,相比他刚才在心中盘算出的楚王的赔款,他中行吴即使掠夺再多的百姓,能有啥用?

楚国可是一个“阶层板结”的国度,平民百姓的所有权益都被楚国的贵族阶层“代表”了,包括他们的合法劳动所得。普通的楚国人从小被教育,只拥有无穷无尽的“无私奉献”的义务,他们活着就是为了奉献,绝不索取,无偿“索取”的事是“官二代”独享的特权。而楚国所有的收益与财富,都在眼前这座郢都城中,在那伙“官二代”与“富二代”手中!你说我中行吴已经到了郢都城下,还让我去郢都邻边,搜索绑架那群楚国“百姓”,那算什么收益?

中行吴扭了扭身子,拒绝说:“元帅,我晋国六卿中,智盈戎守三县之地,出战在外的只有你我……我中行氏历代受君王的重用,怎敢丢下元帅,自己独自回国!不行,中行氏绝不干这样的事情!我拒绝,请元帅另行发布命令。”果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有楚王撒泼要赖,老牌贵族中行吴马上把自己的耍赖行为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言辞,而且理由充足。

晋国六卿,现在战斗在最前线的只有两个卿,智盈等于是坐镇后方,替两人周转军械物资的后勤大队长。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