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部分 (第1/4页)

蒲津桥是一座铁索悬浮桥,它的形状就是万里长征中那座著名的沪定桥。而事实上,沪定桥就是仿照春秋时代的蒲津桥修建的,这份蒲津桥造桥方案属于春秋独创,从春秋这个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之后,我们的造桥技术再也没多大的突破。公子缄献出的这份造桥方案,其技术一直延续到民国时代,由此可见其实用性。

赵武欣然点头:“那就让他们尽快动手吧!如果造桥方案切实可行,按照我们的规则:谁发明谁受益,这座桥的通行费将由公子缄收取。另外,我还打算多多修建几座桥,过桥费由集资建桥人予以收取,但其中收入的十分之一,将交纳给公子缄,以奖赏他的设计。”

叔向笑了:“牛人就是牛人,到哪里都是!如此一来,公子缄即使到了我晋国,也不至于坐吃山空,依旧能成为一位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哈哈,公子缄当初献上造桥方案,曾表示要独立掏腰包建造蒲津桥,那时他还不知道我们有规定:谁建造的桥,由谁收取过桥费。当时,他献上的建桥方案,只是纯粹地想求取一席之地而已,没想到因祸成福。”

赵武笑着响应:“他获得的,可不止一席之地!”叔向马上回应:“我晋国获得的,又岂止一席之地?原来有说法:惟楚有才,晋实用之。现在,秦才也为我所用,列国闻之,怎么不争相朝晋,今后我晋国怎会不越发强大?”

赵武回首南方,补充说:“如果他的造桥方案可以实行,那么,我们南方的领地将不再是飞地。我们收获的,确实不止是“一席之地”,那将是整个天下!”

叔向长长松了口气,一脸开心的说:“有老师在,日子真好!至少我处理起政务,再不用提心吊胆,担心有所缺失。老师路上转去了郑国,恐怕还不知道吧,楚康王已经去世了,谥号“康”……对了,他现在应该叫楚康公了。”

赵武身子一倾,关切的问:“继位者是谁?”叔向笑了:“是楚康公的儿子郏敖。”

“敖”这个词在楚国是一种尊称,类似于现在的“先生”,从字面上翻译,它的意思是:酋豪,发音等同于“豪”,所以,楚君郏敖这个名字全部意思是:名叫郏的大首领,按现代意思表述,就是“郏先生”。

赵武微微一愣:“我听说楚共公(王)曾经立下规矩,要求楚国君位在兄弟之间进行传承,为此,他还在宗庙里埋藏了一块玉璧,搞出垮璧、当璧、肘璧等等把戏,怎么康公的儿子继位了,公子围有什么表示?”

叔向微笑的回答:“中行吴曾去楚君宫中,参加了新君继位的典礼。他汇报说:楚国新君继位的时候,公子围站在台阶之下,对楚国的卿大夫说:自古道兄终弟及,我兄弟为楚国立下如此功勋,却让一个黄毛小儿抢去了,我哥哥真是糊涂。”

赵武急忙问:“楚国大臣如何应对?”叔向回答:“中行吴记述说:当时楚国大臣漠然以对。公子围愤愤良久,才在司马子皙的劝解下,向新君行礼。楚国大臣见到公子围行了礼,对让郏敖坐楚君并无异议,也只好上前祝贺,且祝贺的比谁都热烈!”

赵武拍手称赞:“太好了!我原本担心郑国内乱,会让楚国占了便宜。现在看来,楚国也有一场内乱在等着他们,这下好了,我可以全心经营西方了。”

第二百七十章 着急着去挖坑

叔向摇着脑袋,神态轻松,但他说出的话却不是轻松的话题:“恐怕我们要歇几年了,这场大旱,各国广泛欠收,我们虽然发动了一场针对南方的战争,从南方掠夺了不少物资来救济各国,但各国也因此将粮库全部折腾光了,卫国、鲁国私下里已经纷纷表态,说是无力支持我们继续战斗。

这还不算,据传闻,中山国境内不稳,有戎人部落向北聚集的谣传。传说北方今年大雪,戎人部落多有遭灾的现象,为了抢夺有限的食物。中山国以北的戎人部落相互兼并、厮杀的非常厉害,传闻有中山国后裔到了戎人部落里,那些戎人们正在筹划为中山国复国。如果纵容戎人兼并成一个大部落,我国的北方就不安宁了,所以如今我晋国的忧患在于北方,不在西方。

另外,齐国晏婴曾向我们表示,秦国是王室的西侯(侯在这里是保卫者的意思),当日周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曾攻击到王都之下,这几年幸亏秦侯阻挡住戎人的攻击,才有了中原的安宁。如果我们悍然攻击秦国,那么秦国被削弱之后,谁来阻挡西戎的攻击?”

赵武站在江边,低头想了想,回答:“晏婴这么说,其实是畏惧我晋国的强大,担心我们连秦国人都收拾了之后,从此天下没有制约我们的人。可他也不想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