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 (第1/4页)

智���⑵鹆硕�糠烙�琳稀!�

齐策说的话,就是对“超稳定”封建社会的本质的描述:封臣们有了自己的封土,便拥有了自己的封民,这使他们成为贵族,封土封民是封建贵族立身于这个社会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封地,他们就成了一位浪人(流浪武士)。因此,为了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以及贵族身份,在他们遇到侵略时,不用别人招呼,他们会自发的拼死抵抗。所以在封建社会,绝不会出现类似宋末、明末那种一两个金兵攻陷数座城市的现象,除非当地封臣们都死光了。

这些沿途的无主之地,如果由赵氏亲自开发,不免要动用大量的家族财力与物力。将这片土地封赏给功臣,功臣们不免要动用自己历年的积蓄对这片土地进行开发,由此,本地的开发从动用赵氏积蓄变成家臣群策群力,赵氏自己不需投一个钱,事后还能获得家臣交纳的“征税”,而且赵氏有功必赏的行为,让家族武士对家族充满凝聚力……这“一举”何止“三得,简直令赵氏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对于齐策来说,他本人当然期望这片土地能得到大力开发,因为他自己的封地就在黄河南南支流的南岸。如果这片土地开发完善,则意味着他本人的领地得以与赵氏本土沟通起来,再也不是“孤悬海外”。正因为如此,齐策才凑到赵武身边,假装低声赞颂,却把话清晰地传入赵武耳中。

赵武一路封赏下来,也带来另一种后果,随着他一路南行,家臣们不断的派遣自己的家臣赶往邯郸城,他们呼朋唤友,开始组织家族迁移的事宜。他们的行为,又使得这条道路上人员来往不停,原先偏僻的大路,顿时熙熙攘攘成了主干道。

穿过了鸭泽,快马赶来的筑桥队伍也赶到了这附近,在伯州平的规划下,鸭泽左右将修建起两座连通南岸的大桥,筑桥工程师们紧张的谈论着筑桥方案,索要着筑桥物资。赵武在鸭泽停留数天,见这项工程一时难以结束,便留下伯州平继续与筑桥工人商议,自己又带着大部队向黄河入海口行进。

秋末,赵武的队伍一边走一边伐木修路,一边接近了赵氏位于海边的飞地:东津(东晋)。此时,晋国军队也接踵而至。中行吴不愧是天生打手,他抵达皋落氏后分兵两路,自己带队直奔鲜虞,击破了集结在鲜虞附近的中山国残余分子,而后率领大军继续北上,前锋已经进入燕国,与久不通中原的燕国国君开始接触。而另一路大军则由赵获统领。此前,赵获得到赵武的允诺,他将担任晋国东部防区最高长官,这也意味着中山赵氏将在当地重新获得一块自己的封地,并从赵氏独立出去,成为一位新贵族。

被巨额的奖励刺激的赵获,已完全陷入疯狂状态,他把自己家族所有的力量全部拿出来,马不停蹄的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向南扫荡着代国的游牧部落。据军报传来的消息,赵获居然创造了一日连破十一城的战绩,这份战绩连赵武见了都有点膛目结舌。

“好凶猛啊!”赵武感慨:“一日连破十一城,我自己都做不到。”

一向喜欢唱反调的潘党照例开腔了,不过这次他唱得反调,其实是一个马屁:“主上何必妄自菲薄,代国所谓的“城”连中原一个小小“邦”都赶不上,顶多也就是一个村落,而赵获如此快速的攻击行动,终究是源于赵氏的骑兵战术。当年赵获被你指使到了中山国,那中山国本身是个大牧场,赵获在中山国学到了赵氏的骑兵马鞍技术与马蹄铁技术,他在中山国这么多年,主要负责中山国的治安,所以天天与骑兵打交道,自然学会了赵氏游骑兵的游骑战术。在我看来,他这次行动,不过是赵氏巡警队战术的山塞而已。”

潘党是个军人,哦,现在应该叫他阳党了,他的说法纯粹从军事角度分析赵获的战术,这一点都没错。赵获现在确实在采用中山巡警队扫荡当地游牧部族时所使用的战术。中山国毕竟是一个落后国家,该国游牧人使用的都是劣质青铜武器,因为冶炼技术欠发达,弓箭手们手里拿的箭杆很少有金属箭头,大多数属于骨质或石头制成的。赵获在那里多年,用铁器文明攻击处于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士兵……那不是一场战斗了,简直是一场屠杀。

赵获自己的家族武装并不多,只有大约一千多人,他带领的士兵中,除了家族武装外,剩下的多数是中山国当地渴望获得功勋的低层武士。想当初他们出战的时候,配置的武器也不高级,毕竟中山国才开发了十多年。但谁让赵获临走前去了一趟邯郸呢,从那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如今赵获旗下两个师的队伍,最差也能得到一副金镂甲,高级军官则是全身板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