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部分 (第1/4页)

侍从官也给赵武端来滚热的肉汤,一夜未睡的赵武,在树根做成的凳子上,端着滚热的肉汤,与同样彻夜未睡的将领们商议:“饭后休息两个时辰,而后派出探马,探察周围二十里的情况,如有可能,我希望继续向西,深入探察代国的状况。”

齐策呼呼作响的喝着肉汤,含含糊糊的说:“当务之急是:赶紧与侯晋取得联系。刚才天亮的时候。我巳经派出英触,带了一个卒前去打探情况,我让他们带上了干粮,边走边吃,让他们尽快将我们所在的方位通知侯晋。”

阳党补充:“我们在棘蒲还不知道要停留多久,两个时辰休息之后,我建议向周围丛林派出捕猎队,让他们搜寻食物,搜集柴草、搜集一切资源。”

听到阳党这么说,赵武赶紧添上一句:“营地建设也不能耽误,白天的时候,派出士兵们轮流作业,修建营墙,挖设壕沟。侯晋曾汇报说:代人几乎都是骑兵,移动速度非常快,打得赵获来不及组织抵抗。所以,我们需要在周围挖设陷马坑,来防止代人突然袭击。”

齐策停止喝汤,想了想说:“三天,按我们的速度,只要代人给我们三天时间,我就能交给主上一座牢不可破的营寨。”

“我们不能祈求代人的恩赐,传令:今天正午,诸军休整之后,向周围进行武力接索,我需要保持至少一天的预警时间……快去行动吧!”

三日后,武装搜索队首先发现了侯晋的队伍,赵武既为侯晋的快速而惊讶,又为侯晋带来的士兵人数而感到诧异,双方见面后,赵武劈头问:“你带来了多少人?”侯晋回答:“主,我带来了七百士卒。”“这么少?!”

侯晋苦着脸回答:“主,我领内总共不过三千余人,连四千人都不到,除去留守的人员,除去妇女、儿童以及老人和不到当兵年龄的男丁,我几乎把所有能搜罗到的人手,都给带来了……幸好,我赵氏从来不缺武器,否则的话,我恐怕也要拿木棍作战了。”

“其他的人呢?”侯晋急喘几口气,稳定一下呼吸:“主,其他的领主领地有远有近,抵达此地也有先后之别,我等不及,就留下儿子在后面集结军队,最多三五日后,他们一定带着军队赶到此处。”

赵武抬眼望望侯晋带来的队伍,这支队伍,士兵个头高高低低,年纪老老少少……好在赵武刚在都城处理了绛城老人事件。侯晋体察到赵武的心思,队伍里倒没有白发苍苍的老兵,然而,儿童兵有不少。许多儿童还没有枪杆高,带着明显大一号的头盔,穿着如同袍子一样的铠甲,拿着几乎与个头相仿的长戟,在那里挺胸腆肚,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赵武一指那些明显未成年的男童,说:“把你的队伍精简一下吧!过于老弱的编入后勤队伍,负责煮饭烧火,军中只留下年轻力壮的。”侯晋偷偷看了一下赵武,小心的提醒:“主,我手下的人平常都是农人或者船夫,没接受多少军事训练,即使他们当中那些傻大笨粗的家伙,也都是从未上过战场。”

赵武笑了:“郑人,你把郑国的习惯带到了晋国。”

侯晋是郑国逃臣,在晋国没接受多久熏陶,就开始独立经营一块海外领地。所以,他现在虽然是赵氏附庸、名义上的晋国人,但生活习惯还是根深蒂固的郑国习惯。比如,侯晋的领地不流行晋国人喜欢的竞技体育,而闲暇时分,身为领主的侯晋也没有兴趣带领属民进行军事七练。上行下效,他所在的这块海外领地,虽然百姓也受到军功授爵的诱惑,渴望上战场走一圈,但他们的组织性……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吴熏跳上前,招手指点着队伍中瘦弱、年幼、年老的男丁:“你你你,去第一师第三旅伙房,你你,去……”淘汰下来的幼童与老人很不服气,被吴熏这么一挑拣,侯晋带来的七百人队伍,只剩下不足一百名合格士兵。晋人军纪严明,被淘汰的人虽然满肚子不满,但却不敢出声抱怨,只得乖乖随着后勤军官们转身离去。

赵武正想巡视营地,他招手让侯晋陪同,顺便也让后者熟悉一下环境。当然,出于他一向的习惯,潘党与卫敏依旧按剑陪伴在左右。

侯晋一边走一边打量着营地,同时向赵武介绍着战情:“左行获是在一处不知名的地方遇袭的,当时他正带着随从射鹿,突然遭到代人大规模袭击,左行获奋战突围而去,下落不明。随后,由于我军士兵找不见左行获的踪迹,失去指挥的左行军一片茫然。当夜,他们首先遭到了一群猛兽的突击,紧接着,代人脸上画着鬼面,尾随猛兽队突入营寨,左行军因此大崩,各自分散突围。数天后,有一小队溃兵窜到了我那里,把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