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 (第1/4页)

少不符合春秋大礼。”

燕由马上追问:“如果齐国出兵了,那么晋国打算如何相处?”

赵武微笑了一下,齐国人“策”在一旁插嘴:“齐国动乱还没有平息,至少在今年秋收之前,齐国没有能力出战……哦,如果我们心再狠点,即使秋收过后,齐国也没有多少能力出兵了(齐策暗指:若赵氏吞并参与河间开发的庆氏属民,力度更大一点,则齐国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兵力就不存在了)。这事如果拖到今年,齐国再请求我们许可他出战燕国时……但我估计那时候,我们已经完成灭代了。”

齐策这话没说完,燕由盯着齐策,等待对方继续解释。

赵武坐在上面依然没表情,军帐内,赵丹时不时的,无忧无虑的要求父亲喂几口饭。齐策看了一眼赵武,见到赵武装出一副没听见的样子,齐策继续说:“如果齐国向我们递交请求,我们晋国当然会允许齐国出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阻止齐国出战,不是吗?当然,我们会跟齐国联合出兵,这个时候,想必简公手上唯一一支武装,由燕公子离掌握的代国军力,已经被我们击溃了。那么燕国贵人就有足够的力量进行下一步行动了……下一步如何行动,就看燕国自己的打算了。”

燕由目光闪动,试探:“如今燕国无君,如果我们想扶持公子离,伯国是否情愿?” 齐策愕然了一下,马上大声称赞:“好计策,简直就是釜底抽薪。”赵武冷冷的插嘴:“燕公子离与我晋国的敌意太深,如果燕国有意选择公子离继位,请给我点时间,我要先击溃了公子离,再任由燕国与他会谈。”

燕由稍稍想了想:“这或许也是我燕国贵人的打算。我刚才突然想到……,既然我们已经同意推行租庸制了,那么公子离或许会对我们的让步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伯国再击溃了公子离手上的军队,似乎,公子离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我们合作了。这样的话,等到齐国出兵,或许燕公子离已经同意继位,那时燕国有了新君,我们就可以与齐国好好交涉一番,伯国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武回避了燕由的目光,他转过身去,很专心的替赵丹切割着鹿脯,齐策赶紧接过话题:“燕国是齐国的附庸,这一点无法改变。我们现在接受燕国的请求,同意出兵支持燕国,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我们的要求很低,只要求燕国成立一个稍稍倾向晋国的行政班子。”

赵武停住了手,接过齐策的话,继续说:“我在南方的时候,面对楚国人,曾经谈到过一个战略缓冲区问题,多年以来,燕国在北方替我晋国、替齐国、替整个中原阻挡了北方胡人的骚扰,燕国是我炎黄的北方盾牌,我绝不会干出自毁屏障的事。所以,我对燕国没有丝毫领土要求,正相反,我愿意扶持燕国,让燕国继续在北方阻挡胡人的袭扰。这次,我仅要求燕国替我晋国阻挡胡人的袭扰,而不是为齐国,能做到这点,我无所谓你们是谁的附庸。”

燕由一听这话,赶紧拱手:“如果是这样,我燕国放心了。”原先燕国一直担心:他们投靠晋国是因为事态紧急,但晋国如果接纳他们做为自己的附庸,则触犯了这个时代通行的春秋规则。没准,齐国到时候一咆哮,晋国也就放弃他们了,天底下,没哪个国家敢悍然夺走别人的附庸,也没有哪个国家肯坐视附庸转投他人的现象发生。

如果大国有权随意夺走小国的附庸,那么小国该怎么活?那么这社会还有公平吗?领权至上的原则,还有谁肯尊重。如果那此事不关己的中等国家,坐视这种情况发生,那就祸事了。趋炎附势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事情有一必然有二,今天他们默许燕国转投晋国,明天,他们旗下的附庸小国,一个都保不住。

没错,晋国是霸主,但“霸主”这个词是封建词。封建时代人人有权益,人们公推一个国家做霸主,向他交纳“征赋”是期望让他来维护公平秩序的,而不是相反。所以,晋国吞并齐国附庸这件事,即使是偏向晋国又仇视齐国的鲁国人,也不敢轻易开这个口子支持。

但现在,晋国表态愿意帮助燕国,却又不在乎燕国是谁的附庸,只要求燕国建立一个倾向晋国的政权。这对燕国来说是天大好事,这样,燕国不用担心晋国抛弃他们,只管专心替晋人做事就行了。

燕由精神振奋:“执政说的这话,如果是最终决定的话,请允许我把消息通知国内。”赵武点点头,燕由赶紧连滚带爬地告辞而去,一出门就急着召唤自己的从人,嗓门大的,响彻了整个军营。

第二日,赵武改变了军队的行进速度,他以骑兵师为先导,派五个旅轮换上前,采取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