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 (第1/4页)

燕人把临易城附近的河流称之为易水,荆柯刺秦王时,那首“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易水歌》,就是在易水河边所做。这条河后来称之为濡水,而临易城,大约就在现在的雄县附近。虽然临易城南端还有一座燕留城,但燕人的势力以临易为重点,燕留城相当于一块海外飞地。此时,易水河上游,从河水发源地恒山起,基本上属于代人与戎人的势力范围。燕公子离这么说,等于放弃了他原先独吞代地的主张,后退一步,只要易水上游五百里的地盘。”

燕公子离是个明智的人,知道自己有多大实力,面对晋国这个庞然大物,他明智地选择了退缩。

“给,别人的土地,我不心痛。”

“此外……”燕由小心地看了看赵武的脸色:“我们与子离商谈的时候,已答应子离在燕国推行变革,子离要求贵国允许我们派遣公孙百人,前去赵城学宫学习经营之道。若贵国许可的话,我们还想聘请晋人为卿,指导燕国进行变革。”

聘任他国贤者为相,主导国政,这在战国后期是比较常见的,没办法,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里,没时间让人慢慢学习他国的知识,于是便有了直接任用他国贤者,让别国知识直接为自己所用的变通,只是不知道,现在就流行这投机想法,是不是从赵武担任许国国相开始。

“不知燕国属意何人?”“燕地穷僻,除侯晋之外,不知有其他贤者。”

侯晋?!燕人居然看上了侯晋!稍稍考虑一下,确实,燕人也只能知道侯晋了。燕地久不通中原,中原有什么牛人,燕人一无所知。倒是侯晋在东海之滨垦荒,燕公子离亲眼所见。他曾秘密前往东津,查看从晋国学了三成工夫的郑国贵族侯晋,一点点将一个荒凉的东海之滨,经营成财富满仓的富饶之地。至今,东津的粮产量依旧不足为奇,人口也并不多,但财富,东津拥有的财源连齐人都为之惊叹。这样的治国本领,在公子离看来,简直是天下奇才了,用这副本领的一半治理燕国,足够!

“那也需要侯晋的同意。”赵武微笑着回答:“你们打算怎么应付齐国?”

燕由不满意赵武的说法:“只要元帅同意放行,我想,我燕国以相位相邀,诚意可谓足够,侯晋怎会不肯?”早先说过,“侯晋”这名字是他出逃到晋国之后获得的新名字,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晋国的边防战士。在燕由看来,赵武刚才的话根本就是推脱之词,一个边防小战士,本就是国家一块砖,领导想往那里摆他就得去哪里。赵武说要征求侯晋自己的意愿,侯晋自己能有意愿吗?敢有吗?

“咦,你燕国不是想学习晋国进行改革吗?看来你真不懂晋国变革的精神实质……”赵武耐心地解释:“我们进行的是彻底封建制的变革,除了租庸制、军功授爵制、士族选用制之外,我们还有其他制度的调整,但所有变革的实质就是封建,所谓封建就是:人人拥有权力;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个人意愿必须受到尊重,权力机构的存在是为了保护每个人……

算了,跟你一个奴隶社会出来的人解释不通,你只要想一想:你们愿意要一个心甘情愿替你们工作的人,还是要一个心有怨气的人?如果是前者,你们必须说动侯晋,让他情愿去燕国。虽然权力在手,生杀予夺的很令人诱惑,但也要看什么样的权利了。燕国太小、太穷,侯晋从郑国出逃到晋国,如今在东海之滨做总领主,你以为他不快活吗?你以为他还奢求其他吗?燕国的权力能否诱惑动他,那需要你们的游说了,我这里不好出面……”

“鄙语曰(人常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那也要看是什么鸡了;无为牛后,那也得看是什么牛了,小国寡民的日子朝不保夕,昼夜惊恐不安,今日不知明日事,仿佛我家养鸡场待宰的鸡一样,这种“鸡口”么……嘿嘿,昔日先元帅中行偃(荀偃)曾说过:青蝇之飞,不过数步,附之骥尾,可腾千里(苍蝇独自飞翔的距离不过几步而已,但趴在千里马的尾巴上,啥力气不用出就可以飞遍天下)。人啊!有的人愿做待宰的鸡,有的人却愿做“托骥之蝇”,人各有志,我不是侯晋,怎知侯晋的志向,怎敢替他做主?”

燕由想了想,一横心:“若侯晋不愿为燕国相,燕国相位,全凭元帅做主!”他以为赵武有阻拦侯晋的意思,干脆把相位拿出来让赵武做主,彻底表明自己向晋国靠拢的意思。

赵武笑了起来:“我没有阻止侯晋为燕国相的意思,燕国这番心意我领受了,但我不能出面向侯晋传递这消息,因为那样一来,侯晋会以为我有意要求他担当燕相,最后,也许他本心并不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