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部分 (第1/4页)

一路疾行,等祈午你抵达范鞅军中,立刻以麾节通知范鞅,将当地军队编为第五军,以范鞅为军将,祈午为军左,同时全军整军备战。待田苏与你们会合,你们按田苏的指示办。”

祈午刚才听得不是很完全,这会儿还迷糊着呐,他小心地问:“不是去吴国接晏婴吗?执政刚才说到底线。怎么又谈到郢都?”

田苏嘿嘿一笑,解释:“其实,我们也可以直接进攻郢都。我军驻扎在郢都城下,原本是为了监控楚军动态,以保证楚人履行承诺,参加盟会。范鞅之所以引军回避,那是军力不足,得到增援之后,他返回原来的郢都营地,也是一种理由………而后,范鞅可以用楚军北上出兵,未曾告知我们的理由进入郢都,责问郢都留守的大臣。

我细细考虑了一下,范鞅得到增援后也不是不能威胁郢都的。此次楚军被当今楚君带领,正驻扎在郑国。如果我们第四军,在智盈的带领下迎楚军而上,那么楚国的绝大多数军队,也被我们分割了。只是。要做到这一点,范鞅需要孤军深入,智盈需要单独面对楚军。宋国郑国并不稳定,所以这条策略变数很大。”

叔向再度开口:“楚人一向自视过高,逼到绝境了反而有一种鱼死网破的凶狠,采用这一策略,很可能引发全面大战。别忘了,楚人在草签盟约的时候,背书:楚虽三户,亡晋必楚。所以,我们还是厚道点,对他们厚道,其实也是对晋国百姓的一种宽厚。

连年战争,百姓已经疲惫不堪了。这场大战一起,若速胜,我晋国还能支持下去;若不能速胜……,楚国是大国,国力不下于我们,以前我们靠“三军疲楚”赢得胜利,现在郑国宋国还没稳定,楚人若是频频威协这两个国家,也搞一套“三军疲晋”我们就陷入麻烦中了。”

张趯想了想:“郑国不可靠,宋国不可依仗,我们第四军迎上楚军,看似兵力雄厚,其实不堪一战。如果出于稳妥考虑,让范鞅的第五军与我们汇合,元帅在带领军队南下,那么楚军就在郑国被我们包围了,如此,不战,亦能使楚国屈服。”

“这个计策过于示弱!”齐策也不是善茬,他温柔地笑着,解释:“楚人擅长耍赖,我大军包围上去,楚人或许马上服软,但他们不会对这种服软心甘情愿,事后必定会再度捣乱。楚军一服软,我军失去了动手理由;等他们再捣乱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穷于应付。楚人马上会发觉这点,他们会在“捣乱、屈服、再捣乱、再屈服,之间乐此不疲。

所以,让楚国感到兵力过分悬殊,根本无法抗争,那就不是对楚国约惩罚了。我们要让他们胆子尽量大一点,让他们彼此分量相同,觉得试探一下也不吃亏,没准能彻底扭转局面,他才会一下跳进坑里。”

“哦!我明白了”,张趯恍然:“第四军主力是韩兵,韩兵擅长远射,战斗意志不强,而郑国一心中立,宋国不愿意单独得罪楚军,带领这样的军队摆出包围姿态,似强实弱,楚人傲慢,探知我军实力后,一定蠢蠢欲动。但……”

“但我军南下的时候,修建了许多堡垒型的补给点”田苏阴阴的提醒:“郑军不能战,但让他们坚守,他们恐怕没胆子投靠楚人。而你们保持距离楚军三天的时间,一旦发现楚军大举出动,就让智盈立刻寻找附近的堡垒坚守,如此,我们就有了向楚国开战的理由了,那将会是一场全面战争,而我保证是速胜,舆论也将站在我们这一边。速胜之后,楚人五十年之内别想要赖。”

齐策站起身,招呼张趯与祈午一同站起:“主,我们何时动身?”“明日一早”赵武下令:“张氏、祁氏本身的兵力不多,但你们两家族一直没有参与大的战役,兵力完整。今晚请你们全族动员,明日一同南下。”

稍停,赵武补充:“策,我赵氏……”齐策马上接口:“主,我明白,我们大部分兵力在代国,或者在河间。旧中山国的领主军队难以快速召集……请主上把隗氏的队伍给我故护卫吧!”赵武点点头:“你明天动身,先回家准备吧!明日一早我会在军营把兵符给你,让你方便持符指挥第四军。”

赵武目光转向魏舒与中行吴……魏舒留在国内是不让人放心的,这次南下,晋军动员了四个军,赵氏的兵力完全掏空,韩氏的军队无法回国,也只有留下姻亲中行氏照顾,才能让人有点安全感。

“魏舒与我南下吧!请动员魏氏的军队,联合我赵氏组成第二军、第三军,我们与诸侯国的仪仗军队一起动身。楚军时时想着偷袭,请魏氏拿出最优秀的武士,最好的铠甲武器,最精锐的部队,组建第三军。”

“谨遵命,元帅,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