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转身朝领班,立刻变脸:“快叫云生出来!”

领班惶然跪下:“各位大人,云生寻常就不住在戏班子里,他要不想唱,小人也找不到他啊!”

“胡说八道!”宇文钟怒道:“小小一个戏子,倒在董大人面前摆起谱来了!”

“云生既说了今日要唱,是何缘故不来?”董晁慢条斯理的将茶盏打开,袅袅茶雾升腾,他面无表情的看着领班。

“云生一向守承诺,小人不知他是何缘故不来……”领班磕头道:“等下次云生过来,小人一定让他给大人赔罪。”

“赔罪?——”董晁冷冷将茶盏盖上:“用不着下次了!”

———————————

梨棠园领班惶恐的跪在地上,直到脚步声都听不见了,才敢抬起头来。

董晁一行人已拂袖而去,只见眼前的贵客席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只有那个布衫少年还闲适的坐着,似乎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专心致志的听戏。

台上唱曲的少女似乎有些紧张,不禁瞧了这边一眼。

那唯一的少年旁若无人的安然,不知为何让她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些。 “安得海内兮归故乡……”她接着唱起来。

一曲终,台下掌声喝彩不断,少女朝台下盈盈一拜,转身下台时又忍不住朝那方向看了一眼,见他也正看着自己,脸不禁微微一红。

台后。

“云生今天怎么没有过来?唉……”

“那董大人权势滔天,得罪了他,以后我们梨棠园的生意怕是难做了!”

“都是云生不好!不守信用……”

“人家是台柱,想唱就唱,谱儿大着呢。”

……

一群人一边卸妆一边议论着。却听那刚唱完的少女轻声道:“云生哥一向守信,今天一定是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才不来的。”

一个跑龙套的掀起帘子进来:“邯郸姑娘,外面有个公子说要找你。就和往常一样,给姑娘推了吧?”

除了云生,刚才唱《大风歌》的少女邯郸就是戏班里最红的角了,只是她向来对所有戏迷,不管达官贵人还是风流少年,都一概不见。

“慢……”邯郸略略一怔,轻声道:“是个什么样的公子?他告诉你名字了吗?”

四、邯郸

“是个穿灰布衣的年轻公子。他说姓苏名同,字长衫。”

这下,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这边来了。戏班里的消息是最灵通的,什么朝堂秘闻,江湖新鲜事儿,都会被看客们争相议论。这苏长衫的名字,早在一个月前就传到了京城。听说他武功高得不得了,人更神得不得了,七天就破了震惊天下的白玉美人命案;又说他年少风流,英俊不凡;还有人说他有断袖之癖,连江湖第一美男子微生砚也对他与常人有些不同……

“他是苏长衫?”邯郸不禁有些慌乱,没想到今天公然不与董晁一同离开,只管听戏的骄傲少年就是江南苏长衫。

“请回过苏公子,在客室稍待片刻,邯郸将戏妆卸下就出来相见。”

卸下戏妆之后的邯郸更显清丽,她整整云鬓,施然走进客室,只见苏长衫正欣赏着墙壁上的一幅山水。

一时间,邯郸姑娘有些分不清——是人在看山水,还是人在山水中。

邯郸怔怔的看了一会儿,却见他已转过身来——面孔普普通通,并没有人们口中传说中的英俊非凡,也不太像……邯郸脸上一红,有些关于他的传闻都在见到他的面之后烟消云散了。

“我没有姑娘想象的风流。”苏长衫没有微笑,但和气的话语令人舒适。

邯郸不禁红脸低下头去,似乎一与他视线相接,心里想什么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苏长衫只撩起衣摆,悠闲的坐下,当然——也就看不见她一瞬间的窘态。邯郸突然有些明白,为何这相貌普通的少年会被世人误传风流之名,他太会体贴别人,从不令人尴尬,哪个女子能不爱这样的风度?世间女子,又有谁不仰慕这……青山揽月的气度,滴水藏海的沉着?

只听苏长衫悠闲的问:“三年前长安永湾县遭遇饥荒,百姓生活十分艰难吧。”

邯郸不禁诧异道:“公子也知三年前永湾县的饥荒?”

苏长衫抬袖指了指壁上的山水草书:“落款是大业四年于长安永湾县,正是三年前。若非饥荒,恐怕也难有这样的感慨。”

壁上的字原来是《诗经。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