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睡觉,有的时候会在山谷中吸收日月星辰之精华。

术法的修练,杨天问集中在遁法上,不错,遁术!其实杨天问一早就想修练这些遁术了,只不过因为上次仙剑的事情给耽误了。遁术,是一门精深的术法,包含面很广,最有名最方便的莫过于五行遁术。而遁术,在以前上古时期,教派林立之时,就已经明确地列之为高端密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遁术,并不是学会了方法,你就可以想遁就遁的,最重要的还是对于五行力量的感悟。如果,你对土行之力的感悟很有造诣,那么就算你不会遁术,也一样可以自然地遁入土中,这就是早期遁术的由来。而到了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遁法虽然没有失传,但也少有人能够修炼成功,只有一些特殊体质的,比如说,天生的土德之身,火行之体,这之类的特殊体质,他们才可以修练遁法,并且修练极高深的造诣。当然,这不排除一些心境修为高的,或是因为机缘顿悟了的,还有对于五行之力或是其中一系有深入研究的。他们也同样可以将遁术修练至高深的境界。

普通人去修练,如果不下一番苦功的话,顶多只能维持那么一会儿,就会被无边的五行之力给排斥出来。而且也只遁遁普通的泥土,遇上石头或是地底深处的大理石、花岗石、以及带有灵气的石矿,都不可能通过。

总之,这没有取巧的,只有靠练习以及对五行之力的把握和感悟。杨天问的《紫宵宝录》中有《三千法门》,其中自然记载着遁术的修练之法,五行遁法是其中最复杂也是分支最多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风遁、雷遁、血遁等等。

他们的要求不一而足,除了血遁之外,其他的遁法要求都非常高,反正归纳起来就是对于天地自然,宇宙洪荒的感悟,也就是俗称的“对道的感悟!”何为道?道是包罗万象,是万物之始,宇宙之理。正所谓,道有四万八千,条条可证。

杨天问只是有了系统的精妙绝伦的修练之法,可是他依然要花费很大心力去修练,去专研,去体验,去感悟。没有取巧,只有努力,持之以恒。

时间慢慢地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了,十年时间弹指而过,杨天问下到了临时丹房,将其他几味灵药放了进去,然后出去了,这又要等十年,再放入一部分灵药,慢慢地熬炼。

杨天问体内的大穴也剩下十个了,杨天问不敢再打坐炼气了,不过就算如此,它们也会自然增长,慢慢地储满,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修练和罗盘上,经过十年时间,罗盘早就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早就已经在组合了,单看盘面,已经完成了一半,这还是杨天问故意放慢了速度。

而对于遁术的修练,十年苦修,也终于算是初窥门径,大半时间花费在对于五行之力的感悟上。

杨天问修练的自在大道,一身雄厚的先天紫气,早已在后天返先天之时,就将本身的属性洗净,杨天问是无属性之身,对于任何法术都没有加层和感悟上的帮助,但是却可以修练万般术法。

看今天这势头;肯定又会是12W字的高强度更新了……

小水真是痛并快乐着啊!!

不说了;月票砸来吧;今天保底9000字;票满300加更……

第一百一十二章 有人闯谷(第二更求月票!)

杨天问对于五行遁术的修练,其中土遁、木遁、水遁的造诣最高,而火遁和金遁还没有入门。没有办法,条件所限啊,如果不是这山谷中有一个小湖的话,怕是连水遁也无法修练了。

杨天问基本上做得了遇水而化,遇木而遁,遇土而入的随意转化,每天的修练都乐在其中,学得越多,杨天问对于天地之力的向往和敬畏也越大。想起凡人匆匆百年,都在追名逐利,求财攀富中度过。死后,进入轮回,来生又继续着这样的生活。何曾想过,自己生存天地之中,蕴含着各种奇妙的至理。

相比于杨天问的勤奋练习,小白这家伙天天不是吃就睡,可是如果和杨天问两相对练的话,每每是杨天问败得最惨。杨天问为此大为郁闷,大叹天赋差距。

已经可以肯定,小白是神兽,虽然不知道品种,不过幼生期的神兽,整天好吃懒做,除了睡就是玩,可就是这样,勤学苦练的杨天问也不是小白的对手,当然这是对练,大家都没有用大威力的绝招。能用的雷法,也就那么几个初级的,根本就是在给小白挠痒痒。

不过,对练有助于增加打斗经验,杨天问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采用近身攻击,锻炼最缺乏的近身搏斗经验。

“轰”一拳砸碎了一个一人半高,五人合抱的巨石,杨天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