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众锦衣卫各个做起了睁耳聋。

户部的银库很好找。不要看这城池是还没有修好,可银库、粮库……一早便建好的。这诺大个朝庭,城建可以不急,可这银钱却一天也拖不得,正所谓“手中有银,心中不慌”。

远远的便看到—片整齐的房舍,是乱糟糟的工地绝对没有的景象。再加上有锦衣卫开道,想走错地方都难。

“奉皇命提走库银。”锦衣卫上前交涉。许仙不用开口,他就是个陪衬。

“圣旨在哪?”看守库房的官员硬硬说道。

“哼!在这。”硬顶锦衣卫,这让锦衣卫早就不满,把旨意啪的—下,拍在了桌上。

这个小官也不想硬顶锦衣卫,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大人们找他谈过心了。丢失这么多的库银,硬顶还能得个清名,—旦让陛下提走……好好想想吧!会有多少人头落地?

这话—直回荡在他心中,所以看了圣旨,哪怕看到了玉玺,他也不敢打开库房。

“怎么样?看到了,这可是陛下的圣旨!”锦衣卫呵道。

拼了!

他钢牙一咬,梗着脖子说道:“没有中书省的票拟,只有陛下的旨意,这旨意恕我不能执行!”

明初,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了元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

“什么?”不仅锦衣卫们大吃一惊,就是许仙也吃惊不小,不得不摇头叹息:唉!看来这明初的锦衣卫也不如自己想象的风光。

这时,“太子驾到。”—声吆呼,却是太子的车驾到了。

太子朱标从车上下来,后面跟着一群文职官员们,上至丞相,下到太子舍人。浩浩荡荡一小朝庭。

“这里是怎么回事?”太子问道。

管库房的官傻了,心说:太子不是大人们找的救星吗?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见他发愣,太子身边闪出—官来:“你发什么愣?还不从实讲来,让太子帮你做主?”

“是,胡大人。”小官儿立即点头哈腰。

“什么胡大人?是太子!”那胡大人生气道。

“是。太子!”小官又是点头哈腰。

许仙看到这一幕,不解道:“那人是谁?怎么跩的二五八万似的。”

许仙一问,立即有锦衣卫小校回道:“回许公子,那是胡惟庸,胡大人。”

小校虽然不懂什么叫“跩的二五八万似的”,但是他们是绝对不喜欢胡惟庸。这几次取不到库银,胡惟庸出力最多。

胡惟庸?许仙想到了,点点头说:“原来是他啊!”

“公子认得胡大人?”小校问道。

认识?怎么会不认识。虽然历史上不少权臣起兵造反,但是敢堵开国皇帝家门口,他算是独—份了。

1378年,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到了顶峰。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结果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十分生气。

为了试探老朱的底线,胡惟庸指使占城贡使把象、马赶到皇城门口,被守门的太监发现,报与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命令将左丞相胡惟庸和右丞相汪广洋抓进监狱。

显然胡惟庸是万万没有想到,老朱会有这么霸道,刚刚才把打天下的老兄弟们都挂了,却还敢动他们这些帮他治理天下的文官。难道他不要天下了吗?胡惟庸到死都没有明白。

知道他是哪一个。再看今天这—出,许仙不得不怀疑这是胡惟庸的手段了。

老子要银子,你却把儿子找来,你是想干什么?

许仙有心插手了,但是也只是有心,却不想那守库房小官却惹火了许仙。

只听那小官哭诉:“太子殿下做主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细细道来!”太子声音很细,柔柔的,很有亲和力。

那小官哭诉:“太子殿下,陛下yù提走库银,五千七百四十四万两。本来陛下取银,下官从命也就是了。可是这可是五千七百四十四万两啊!尽皆民脂民膏,万万挥霍不得啊!”

“什么民脂民膏,那都是许公子的银钱。”锦衣卫反驳道。

锦衣卫这一反驳,胡惟庸一个眼sè,那小官立时哭天抢地起来。“一人之银!呜呼哀哉,何人会有如许多银钱。即便是他也是小民血汗。这口中食,身上衣,哪个不是民脂民膏?五千七百四十四万哪?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