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其实,许仙就是不参加同年聚餐,他也走不了。光是投靠的人,便足以围住他了。

不说士子的社会地位极高,单单是士子名下的免税,便足以吸引了无数人。

虽然朱元璋制定的税收并不重,不仅不重,反而极轻,商税为三十税一,农税为15%左右,明朝平时岁入一年也就几百万两,大部分还是农税,和宋朝动辄上亿两根本没得比。但是百姓们已经形成了习惯,元朝的习惯:躲在官身名下,那些大人们也就不好再为难自己了。

虽然百姓们需要冒险自己投身的东家品xìng不良,但是这面对一个恶人,总好过面对满世界的恶人。

就像是动物的世界,老虎圈养野猪一样。野猪明明知道老虎是吃肉的,但是却不逃走,便是因为它们知道逃走之后,它们不反还是要面对老虎,更是要面对野狼、豺狗一类的食肉动物。

很可悲。只不过这确实是小人物的生存之道。就像后世说的,如果不能反抗弓虽女干,那么就享受弓虽女干吧!

许仙却是—点儿也享受不来,哪怕他是属于强势地位的。这大概便是小市民的仁慈吧!就像小市民吵嘴。“我砍了你!”“我杀了你!”

真若动手,却怎么也下不去手。他们只是小市民,没有铁石心肠,更不会像国家特权阶级—样饕餮,弱肉强食不说,就没有他们不敢吃的。就像明朝的东林党,一边口称圣贤,一边国家财政困难他们根本视而不见;唯一会的就是维护自身和身后势力的利益和党争;皇帝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想要征收工商税;于是这些在士林中极具号召力的东林党人就会群起而攻;堂而皇之的痛骂皇帝什么与民争利啦什么的;也亏他们说的出口;把所有的赋税都加到农民头上就不是与民争利?

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税收制度本意是好的;低赋税;还可以拿实物抵偿;为的是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却几乎没有工商税。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及其一干大臣,并不是所谓的世家子弟,而是纯粹的草根革命者,这恰恰影响了一个朝代建立者的目光,导致统治者在制定国家策略时有一定局限xìng。

于是见多识广的东林士子们大玩文字游戏,吃得自然是饕餮满油,不仅不出—分力气,更是把什么都往农民身上压。—只只肥肥胖胖的蛀虫,直到吃倒了这大明为止。

许仙不是个革命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只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一蚁民。机缘巧合,了解了生命玄妙,感悟了修真之逍遥之美。

如果仅仅是提醒,他会愿意,再主动跳入枷锁之中,他是怎么也不乐意的。

朱元璋已经错过了把许仙拉入枷锁的最好时机。如果老朱一开始封许仙为王,给了封地,身为穿越者,许仙怎么也会弄好的。但是当他修到了现在的层次,明悟逍遥与超脱。明知道那儿是束缚人的因果业力,还往里面跳,许仙还没有那么傻。

当然,由于蚁民的朴素仁慈心,许仙自然也不会做蛀虫的—分子,拒绝了所有人的投靠。

没有投靠,没有因果,更加的纯粹,更的zì yóu。爱上这感觉的许仙带上白素贞—行,逃似的连夜去子钱塘。

这一刻许仙显然忘记了成也“仁慈”,败也“仁慈”的道理。因为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钱塘,报录人骑着高头大马,直奔许仙的家中而去。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有如锦衣夜行。

在这个时代,就是你自己不说不报,都挡不住官府的报录。

到了杭州,铜锣便打了起来,敲的是震山响,一直敲到了钱塘许仙家门外。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宁采臣永家门外的树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许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许仙家中除了许仙外,可是一个男丁也无,现在他又出去了,这家门也就常常锁着不开。五鬼虽然在屋中,但是喜报上的皇气,早惊的他们躲了起来。

也是报录的来的巧了,许娇容还没有回来……也不是没有回来,而是她有了私心,去了李公甫家。

弟弟高中,她自然为人高兴,但是她同样考虑到了自己未来夫君的立场。就是不能门当户对,也是尽量争到几分面子。比如把李公甫家建的大些,华丽些……

这方面,女人永远是有着独—无二的天xìng。即便是再害羞的女人,即便没有插手新房的布置,也会在结婚以后,重新布置一番,也许是一两年,也许是三五年,她们总会找到不满意的地方。她们的天xìng促使了她们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