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呸呸呸,说事就说事,干嘛咒我家明允?林兰狠狠的剜了他一眼。

“将士们上阵杀敌,为国流血,你我能做的只有尽量让伤者得到有效的救治,林大夫,这事只有托付你了。”楚君浩恳切道。

林兰犹豫着,这事也是要紧,似乎的确是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只是…···

“那采办药材的银子呢?”林兰问,没钱怎么办事?这可不是一笔消费用,难不成要她贴啊!她已经贴了不少了,这次带来胜州的药材,少说有三成是她自掏腰包筹备的。

楚君浩十分难得的嘴角牵出一丝淡笑:“银子你不用担心,冯大人自会解决,总不至于叫你做亏本生意。”

林兰低眉想了又想,道:“这事,我做不了主,我得问过李大人才能决定。”

皇宫御书房内皇上拿出一封折子对靖伯侯周信说:“这是边关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文书,你看看。”

周信躬身高举双手接过折子,打开来细看不禁喜上眉梢:“皇上,此事若成,乃千秋万世之功啊!”

皇上挑眉,慢悠悠道:“周爱卿以为此事可行?”

周信道:“皇上,请恕微臣直言,我朝疆土辽阔,物产丰厚,一直是外族垂涎之地故而历朝历代边关征战不休唯有高祖之时,四海皆对我朝俯首称臣何也?就是因为高祖之时兵强马壮,外族不敢来犯而高祖之后,历代君主皆重民生,渐渐忽视武力,国虽富然兵不强,故而外族又起异心,到今时,北方突厥,西北吐蕃,南方百夷,以及隔海相望的倭族渐渐崛起,他们无不对我朝虎视眈眈,前次大胜吐蕃,兵出奇招是一个因素,最关键是吐蕃内乱为平,一旦吐蕃王权稳固,必会卷土重来,若是倒是外族联手,我朝岂不危矣!”

皇上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周信有道:“此番林将军大胜突厥,突厥可汗最钟爱的三王子也命丧边关,突厥元气大伤,不得已再提议和,然突厥人反复无常,即便签订了合约又如何,一旦时机成熟,他们会毫不犹豫撕毁合约大举进犯,李特使和林将军所献之计,臣以为乃是上上良策,皇上应趁此良机,给突厥人一个狠狠的教训,扩疆三百里,驻军突厥门户之前,进可危及突厥王庭,退有黄河天险为屏障,攻守皆宜,这样才能叫突厥人害怕,让他们知道我朝天威不可侵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之。”

周信说的激情昂扬,皇上听的也是热血沸腾,他离了宝座,在书房内踱了几个来回,忽而顿住脚步,抬起头来,面上有一丝犹豫:“此举会不会激怒突厥?”

周信神情凛然道对付强悍的外敌,只有比他们更强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北方驻军,在西北、阴山连败突厥,使其锐气大减,元气大伤,突厥人即便不服,即便愤怒短期内也没有能力与我军抗衡,此乃天赐良机,一旦错过,等突厥恢复了元气,或是与吐蕃等国达成了协议,我朝再想成事可就难了。”

皇上再度陷入沉思。

周信又道:“如今西北十万大军已回阴山,加上阴山驻军,少说也有二十几万,现在处于下风的是突厥,该怕的是他们。”

皇上闻言眉头松开来,重重呼出一口气,快步走到御桌前,提笔在折子上写下批复:准奏!

又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边关。

而书案上的另一封秦承望送来的折子,随后被皇上扔到火盆里烧了。

李明允与突厥特使只是做了单的交流,态度不冷不热,这是作为胜利者应有的姿态,但秦承望十分的不争气,一味的腆着笑脸,小心伺候,一副狗奴才的嘴脸,看的冯德和林致远心里冒火,好在他只是个副使,若是正使,将士们的血都白流了,仗都白打了。

林兰等明允回来,跟他说了楚君浩要她回京城筹备药材的事。

李明允自然是赞成的,边关气候恶劣,整天介的飞沙走石,连他都有些受不了,更何况是兰儿。加之凭空冒出个老爹来,兰儿是提到林将军就生气,林将军呢!一心一意要求得子女的原谅,弄的大家都不能安心做事,兰儿离开,正好让这个紧张的气氛缓一缓,冷静冷静,对大家都有好处。

“你真希望我走啊?”林兰撅着嘴,有点不高兴,明允怎能答应的这么爽快呢?都没有表现出一点舍不得的样子。

李明允好言劝道:“我自然是希望你能在我身边,可是采办药材更要紧,楚军医把这事交给你,是对你的信任,我也觉得没有人比你更合适做这件事了,咱们当以国事为重不是吗?再说,西北大军不日就到了,这里十几万大军驻守,你还怕突厥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