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还是那条小巷,还是那棵龙爪槐,走来的还是那个黄员外。

“杨二!”

“黄员外!”

还是一样的相逢,还是一样的对话,不一样的是黄员外的目光。

黄员外温情地打量杨帆一番,温和地道:“二郎啊,你近来……还好吧?”

杨帆莫名其妙地答道:“承蒙员外关怀,在下一切都好。”

黄员外叹了口气,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叹息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呐,唉!我知道你心里苦,可咱男子汉,输人不输阵!就拿我来说吧,上回丢了件安吉丝的诃子,娘子非说是我送了相好的,硬逼我跪搓衣板,天地良心!咳,你瞧我这是说哪儿去了。

二郎啊,你不要往心里去,也不要太难过,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强求不来。常言道:莫欺少年穷,别看你今时今日只是修文坊里一个坊丁,来日未必就不能攀上枝头变凤凰,到时候,让她后悔去吧!”…;

“是,员外金玉良言,在下铭记心头。只不过……,员外您到底在说什么呀?”

“你呀,还在硬撑。算了,我不说了,不能往你伤口上洒盐不是,记着我的话,咱男子汉大丈夫,头可断、血可流,就是不流泪,就是不低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多往前看,多往后想,啊!”

黄员外亲切地拍了拍杨帆的肩膀,背起双手,悠然见南山去了。

杨帆望着黄员外一步三摇的圆润背影,纳罕地摸着后脑勺,自语道:“黄员外今儿这是抽的哪门子疯?”

“莴苣、蘑菇、荠菜,快收摊喽,给钱就卖……啊!二郎在这儿呢。”

宋二伯挑着菜挑子过来,忽然看见杨帆,声音便是一顿,看那样子似乎想要避开他绕道儿走,结果被他看个正着,稍一犹豫,就讪讪地笑着迎上来。

杨帆道:“哦,宋二伯,你出摊回来了啊,呵呵,今儿生意不错,就剩下这么点菜。”

“是啊是啊,今儿的生意……还成,呵呵……”

宋二伯笑的很小心,他没看杨帆,肩上担了挑子,眼神微微向下,经过杨帆身旁时,还特意把挑子顺过来,似乎杨帆是个纸糊的人儿,一刮就会破。

杨帆注意到,宋二伯与他擦身而过时,还用眼角偷偷地瞟着他,眼睛里流露出来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光采。

怜悯?

同情?

杨帆顿时犯起了核计,狐疑地想:“马桥那夯货又在背后说我什么了?”p:马桥高呼:“这回我真的没有大嘴巴啊!各位街坊,相信俺的,投下你的推荐票票为俺证明吧!”

第五十七章 无心插柳

“与杨二私奔的那位小娘子又跟别人私奔啦!”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具体出自何人之口已不可考,大概是刚过晌午不久的时候,消息开始在修文坊里传开,到了傍晚的时候,整个修文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个转播者都充份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进一步对这个故事进行加工和润色,从而让它听起来更加动听、更加感人,更加八卦,也更加合理。最后,它已完美得无懈可击,就算杨帆本人站出来振臂高呼:“我家小娘子没有跟人私奔!”也是绝不会有人相信的了。

经过人民群众的集体再创作,这个故事目前的主流版本是这样的:

跟杨二私奔的那个商贾女年方二八,冰肌雪肤,娇美无俦,可惜,水性杨花,多情而不长情。

当初她与杨二私奔,只是一时意乱情迷,杨二虽然俊俏,家中却很拮据,那富家女平日里锦衣玉食、仆从如云,养尊处优惯了的娇怯身子,哪里受得了这等清苦的日子。

于是乎,趁着杨二在坊里做事的功夫,这个商贾女被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子给蛊惑了,最后收拾收拾,随那货郎子私奔了。

杨二家里这几天为什么没开伙呢?就是因为那个商贾女跟人跑了。

杨二这几天为什么一天到晚不着家呢,白天的时候坊里也没几个人能见得着他?那是因为他出去寻妻了。

萧千月丢了婆娘以后,一直不敢对街坊邻居说起,寻找婆娘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说出去引起流言绯语,惹人笑话。这时候却挺起胸膛,大张旗鼓地寻找起他那捡来的婆娘。

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他萧郎是走失了女人,杨二是女人跟人家跑了,这是本质的区别,他有什么好丢人的?果不期然,当他张扬出此事的时候,没有引起任何的非议,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杨帆娘子私奔的事给吸引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