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 (第1/4页)

也不用为口食奔波,说不定也有闲情逸致与众公子吟诗作赋自得其乐。

可如今安西四镇重归我朝,四镇是打下来了,吐蕃与突厥念念不忘断我退路,重夺安西;南疆之中种种变乱,眼下是安抚下来了,可重要的还是朝廷接下来的种种政策,否则叛乱再起,便成大祸。

朝中酷吏横行,诸位长辈既对晚辈之事知之甚详,想必也清楚晚辈与酷吏们斗争的惨烈,如此种种关乎国计民生、家国天下的大事面前,诗词之道自然就是一团泥巴了。若是晚辈这首诗还入得各位长者法眼,在晚辈看来它也就是一团捏得好看些的泥巴而已,实无大用。”

崔公还要说话,李慕白已然笑道:“崔老头儿,你要和二郎谈的事情,是家国天下呢还是诗词歌赋?你是打算说服二郎,让他从此浸淫诗词之道,成为一代词宗或者诗坛大家还是朝廷干臣?”

崔公一愣,随即哑然失笑。这种事,他的确没有必要和杨帆纠缠。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家族的传承、天下的太平,诗词这种东西,他也有许多年不曾在意了,李慕白如今喜欢收藏,他则喜欢游山玩水,如果大事需要,这些雅好也可以随时牺牲的,杨帆重不重诗词,他哪里在乎过,怎么偏为此事起了争执?

这些长者倒也豁达,一俟想通此事,便一笑置之了。崔公绝口不提诗词,而是正色说道:“二郎可知我们这些老头子今天要见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吗?”

杨帆似笑非笑地道:“晚辈揣测到一二,前辈大概是想栽培晚辈,为世家的传承与存在效力吧?”

这间屋子里没有不可信任的人,纵然有人愿意为了厚利背叛别人,可是没有人会为了厚利背叛自己,而且也没有人付得出足够的代价让这间屋子里的人背叛什么,因此杨帆开诚布公,毫无掩饰。

李慕白微笑道:“二郎是聪明人,那老夫也不打马虎眼了。只要二郎愿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提供一切资源帮助你,最迟五年,让你成为侍郎;再十年,成为尚书。又七年,入政事堂!五旬之前,便得以拜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你意如何?”

p:月已中旬,杨相公向您诚求月票、推荐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七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慕白说完,只道杨帆会惊喜若狂,却没想到他神态平静,竟然没有半点激动之色。李慕白眉头一皱,又缓缓舒展,微笑道:“二郎入仕以来一帆风顺,小小年纪便做到了五品官,或者以为接下来也是一片坦途吧?

老夫不妨直言,这官越往上越难升迁,越往上越难有空缺职位给你。以你现在的品阶,再升一级都不知有多少人和你竞争,而且个个都有深厚的背景、强大的人脉,你便再立下贪天之功,也难再进一步。

我们,则可以给你一个寒门庶族子弟进入官场后最缺乏的东西:势力和人脉!卫青、霍去病,功勋固然卓著,李广先时所建功勋又何尝弱于他们,为何他们能平步青云,有机会去创造更大的功绩,拜将封侯,荣耀千秋,彪炳史册,而李广却命运多桀、下场凄惨?

二郎智退突厥十万大军、离间吐蕃王相使其不和,平息南方诸蛮之乱,这其中任何一桩功劳拿出来,如果你是姓武的,都可作为天大的功劳宣扬天下,至少做个大将军,何以你连一个五品郎将,都得是破格提拔?

如果你能为我们所用,你曾经所建立的功勋,终有一日会获得相应的回报。别的不说,天下文教十之七八掌握在我们世家手中,朝廷的喉舌在我们这里,只要我们愿意,你的名声一日之间就可以传遍天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不许你相应的官职和权利。

郑公目光微微一闪,轻笑道:“或许……二郎是担心我们会让二郎做出许多违心之事吧。”

崔公道:“这与二郎的个人志向并不冲突。一个人苦读诗书,力求闻达,入仕后所求不过是个人前程,进而是家人后辈的前程、还有一个就是一抒平生报负,名传千古。要做到这一切,他要拜座师、结同年、联同志,鲜有六亲不认做一孤臣的,这难道不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

一个真正的家族。目的和作法与其类似。只是想要提携和帮助的范围不是同年同志而是家族,可是一个庸才坐上官位不但害人更加害己,就算你想提拔重用他,我们自己也是不肯的,千年世家的眼光和气度,不会那么短浅。

不管是想要个人前程的登峰造极,还是世家传承的千秋万代。天下的太平和稳定都是达成这一切的最基本条件,所以想求一人之前程、一家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