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部分 (第1/4页)

弘六道:“一浊也在忙着宏法,喏,你瞧,他在那儿。”

杨帆定睛一看,果然看见一座大殿前搭了一座台子,一浊和尚端坐案后,跟个说书先生似的正在滔滔不绝,还别说,身前真围了不少人,杨帆好奇,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便向弘六打个手势,两人也不言语,悄悄凑了过去。

二人凑近了一听,一浊和尚也在讲故事,宣扬因果报应一类的思想,这思想倒是佛家主张,只是他不只讲六道轮回,而且还具体化了,什么五方鬼帝,地藏王菩萨,十殿阎罗、牛头马面,佛教道教里边的人物被他掺合到一起,居然讲的头头是道。

杨帆幼年时读过不少书,对佛道两家的事情也略知一二,可他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把佛教传说中的人物和道家传说中的人物融合到一起,居然让他们做了同事,也不知道在中土大地上佛教神系和道教神系的混乱,是不是就是从这位披着袈裟拜太上老君的一浊大师开始的。

杨帆摇了摇头,对弘六揶揄地道:“算了,一浊师弟正忙着给北阴酆都大帝和地藏王菩萨排座次,就不要叫他了,咱们到后院清静一会儿。”

目不识丁的弘六关切地道:“好,那让他先忙着,师兄陪你去喝两杯。怎么玉皇大帝还没决定酆都大帝和地藏菩萨谁当老大么?跟如来佛祖商量一下不就成了,都是自家人,可别打起来。”

杨帆又是一汗。

p:感冒兼跑肚中,昏沉沉睡到九点,手机突然响起,迷迷糊糊拿起来一听,书友暴喝:“咋还不更新?”

一看时间,这才清醒,匆匆把昨晚码好的半成品检查修改一下发上来,偶去吃点药、吃点饭,再来继续码字,黄世仁呐,实在不成,拿俺抵债吧,月票红头绳,还请给俺系上^_^(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混乱大庙会

杨帆和弘六在白马寺里四处游逛了起来。

这白马寺在薛怀义的主持下,彻底沦落成了一个大庙会,毫无佛家的庄严肃穆,处处都是声色犬马。这一天少有人去温柔坊里寻欢作乐的,于是青楼**女们也都放了大假,纷纷跑到白马寺来散心。

很多姿容秀美的名妓换了寻常衣服,领一个俏皮可爱的小侍婢、两个青衣小帽的大茶壶,行动优雅、举止端庄,真比那名门大户人家的正经姑娘还有作派。可也不乏那烟视媚行,叫人一看就知道是窑子里出来的姑娘。

见此情景,杨帆不由大摇其头。

过不多时,恰好陈东带着娘子和孩子也来逛庙会,这倒见了熟人,二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却也自在。临近中午的时候,还没看见皇帝御仗,陈东料想皇帝不会在饭时出现,便邀杨帆到外面下馆子。

杨帆跟弘六打了声招呼,就跟着陈东离开了。

依照薛怀义临行前的吩咐,顶多巳时三刻皇帝就能到,结果白马寺里眼巴巴地从日初等到午时,也没看见皇帝的踪影。弘一和弘六一商量,实在没有办法,还是先开饭得了,结果这一来又出了问题。

今儿薛怀义办**会,所谓法会,自然有讲经有说法,声势最浩大的一个节目是“千僧颂”,薛怀义是护国法师,有权号令天下沙门,所以他从远近各大寺庙调来了一千名僧人,准备千人齐颂“大云经”。

武则天喜欢大场面,他琢磨着这个盛大场面能让武则天喜欢,这个活动不只场面大,而且可以显得皇帝民心所向,更重要的是,当年以“大云经疏”证明武则天就是弥勒转世,从而为她登基造出莫大功绩的这桩事情就是他干的,他也想以此让皇帝念起他的好来。

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效果,这些僧人全都被他藏在了后园。密密匝匝一千个僧人。人人身披大红袈裟,头戴毗卢帽,好象一千个唐三藏,红彤彤一片好不威风。可是他们从早上站到中午,饿得前胸贴后背、累得脚后跟抽筋。

更重要的是,薛怀义原打算上午就把皇帝请来,举办完一系列活动。等皇帝中午累了,正好在庙里歇着,晚上再陪皇帝皇帝去看灯,压根没给这些和尚准备午饭,白马寺的伙夫也煮不出这么多和尚的饭菜来。

如今皇帝未到,这一千人不能让他们走了。又不能让他们饿着肚皮,弘一急得团团乱转。好在他师父有钱,核计来核计去,几个大弟子便擅作主张,一方面叫厨房多备伙食,一面去外面大量采买。

厨房闲着没用的锅子倒是不少,可灶坑有限,伙夫头子便自作主张。在院子里拉开架势埋锅造饭。大冬天的柴禾都很潮湿,这一生火。只见白马寺浓烟滚滚,直上九宵,又成洛阳城一道奇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