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 (第1/4页)

“是!”

“传旨,命武攸宜那个蠢材立即挥兵出城,与武懿宗南北呼应,主动寻敌决战,再敢据城不出,龟缩不动,朕绝不轻饶!”

“是!”

“再传旨,命九江王武攸归在洛阳城东增屯兵马,巩固都城防务!”

“是!”

“传旨河陇,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速速启程,抚定河北!传旨兵部,在黄河南北置武骑团练,以凤阁侍郎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北拒契丹,西抗突厥!”

“是!”

武则天一口气下了五道圣旨,呼呼地喘着粗气,向上官婉儿挥了挥手,婉儿连忙欠身退下,武则天拄着拐杖,慢慢走到大殿外的石栏边,侍立在殿外的宫娥太监连忙躬身施礼。

武则天没有说话,她站在雕花饰兽的石栏前,任由风掠着她的白发,眯着眼望向北方,苍老的手用力攥紧了拐杖龙头,在地上狠狠地顿了三下,咬牙说道:“河北,河北……”

千金冶城,李多祚苦笑着对杨帆道:“现在就是这样,武攸宜按兵不动,也不准我们向他靠拢,而苏宏晖整日介追在契丹人后面,疲于奔命,我们根本无法联系上他,现在就我们两万人,还有一半是辎重兵,战力有限……”

他刚说到这儿,一名士兵忽然急步闯了进来,单膝跪地,抱拳禀道:“报!大将军,刚刚收到紧急军情,契丹一部突然出现在马城西北,看样子是想攻打马城,马城县令派人赶来,请大将军派兵解围!”

p:凌晨,诚求推荐票、月票支持。请劳动您勤劳的小手投下票票再呼呼~~~

~(未完待续。。)

第七百四十二章 惜语如金

“马城?契丹人已数次过马城而不入,如今怎会打起了马城的主意?”

李多祚大吃一惊,急忙回身去看墙上的地图。这张地图是他向本地县令询问之后绘制的一份比较简易的地图,只能标注各处城池的大致方位和几条尽人皆知的山川河流,军用价值有限,只能比较形象地加强印象而已。

李多祚点了点写着马城二字的小圆圈,沉思久久。李多祚现在不但兵少,将也寡,身边满打满算就只他从羽林卫中带来的两个郎将以及马桥,除此之外就只有杨帆了,一共就这么四员将。

四人中,马桥和杨帆都是半路出家。

马桥常年在军中,是一步步从士卒爬起来的,个人武艺佼佼,行军布阵还行,这种分析敌情、决策战略的本事就差得远了。杨帆在军中比他能起的作用更差,带兵不行、行军不行、布阵不行,打仗也是以个人武勇为主,不大擅长指挥所部发挥集体力量。

至于这种战略决策,对他而言更非所长,所以两人很乖觉地站在一边,扮起了徐庶。

羽林郎将李慕岚道:“大将军,马城不大,物资也少,契丹人以往从这一地区路过,从来没有打过它的主意,现在契丹人劫掠的物资较多,更没必要打它的主意,如果强行攻打,对契丹人而言是得不偿失,会不会是契丹人途经该地,略作休整,引起马城县令恐慌?”

李多祚眉心紧锁,轻轻摇了摇头,道:“契丹人的目的,我们现在还不明确。他们有多少兵力,现在也不清楚。仅从现在这些情报,很难判断他们的真正目的。”

另一位羽林郎将楚逸道:“敌势不明,我军虚弱,不宜轻举妄动。大将军,我们应该先派出斥侯,查探契丹人的情况再做行止。”

李多祚点了点头道:“斥侯是要派的,你速派人去,摸清契丹人的底细,还有,叫本地县令安排当地向导陪同。对这里的地理,咱们的斥侯也不熟悉。”

楚逸答应一声,匆匆走了出去。几个人在帅帐中又议论一番,对于契丹人的企图依旧不得章法,就在这时。亲兵来报,马城县令又派了人来。

李多祚叫人把那求援的信使带进来。看完马城县令亲笔所写的求援信。向他问道:“你说那些契丹人带着大批劫掠来的物资?”

那信使道:“是!契丹人现在驻扎在马城西南四十里处的平家坳。当地一个樵夫惊见大批契丹人入山,仓惶逃走时见到的,他说那些契丹人足有数百架大小车辆,车上堆满粮草和各式财物。”

李慕岚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道:“如此看来,所谓攻打马城。只是虚惊一场了。契丹人有这么多的粮草,不可能还想打一小小马城的主意。马城倚山而建,易守难攻,偏偏又山城贫瘠。没什么可以掳夺的东西,契丹人当志不在此。”

那马城县令派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