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部分 (第1/4页)

兵推动它前行。

尽管西城城墙高大,但巢车却正好和城头持平,每一辆巢车内都有五十名重甲步兵,搭城头的铁板桥被铁链拉起,可以抵御曹军的弓箭。

‘轰!’地一声巨响,铁板搭上了城头,砸得碎石乱飞,五十名重甲步兵一声呐喊,从巢车中冲了出来,挥动战马剑,冲进了曹军之中,和他们拼杀在一起。

随着二十架巢车先后达上城头,一千名重甲步兵率先杀上城头,他们成为曹军溃败的最犀利一击,随后的汉军士兵纷纷冲上城头,而二十部巢车则成为登城的通道,无数士兵从巢车内攀上城头,他们斗志旺盛,气势高昂,喊杀声一片,而曹军的军心迅速涣散了,士气低迷,被汉军杀得节节后退。

此时的西城内倒处是杀进城内的汉军,投降的曹军士兵不计其数,而北城门却被臧霸率军打开了,两千余名曹军杀出了北城,四散奔逃,而北方黄忠率领五千士兵也掩杀而来,截断了曹军士兵的退。

刘璟见西城的南大门也敞开了,汉军在城头上挥动着旗帜,他立刻战刀一指城门,对一万备战士兵下令道:杀进西城!

一万士兵奋力奔跑,喊杀声震天,率先的两千骑兵如最高的一道浪潮,向西城汹涌杀去。

在汉军充分的准备下,仅仅只用了个时辰,便攻克了祁山道上最关键的战略要地西城县,至此,汉军的北伐掌握了主动,天水郡和广魏郡同时面临汉军的威胁。

但对于汉军而言,重要的并不是攻城掠寨,而是要建立起一个有效而迅速的粮食运输体系,而且冬天即将来临,不利于北伐,汉军便停止了继续进攻。

刘璟一方面派人去和曹军议和,另一方面开始大规模建造祁山城和风云城,并在每隔二十里处修建一座小型城堡型驿站,方便运输队伍休息和躲避敌军伏击。

第611章 铜雀之忧

、、、、、、、、、、

十一月的邺都下了第一场雪,大雪纷纷扬扬落下,瑞雪覆盖了邺城大地,尽管汉军攻占西城的消息已经从各种渠道传遍了邺都。【阅】

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西城位于何处?有什么重要意义?都无从了解,所以这条消息并不产生大的影响。

很快便被大雪到来的喜悦而取代了,‘今冬麦盖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家都对明年的丰收满怀憧憬。

而另外一件事也转移了大家的视线,那就是曹操搬离原来住的相府,搬到了铜雀台,这件事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使邺都上下众说纷纭,完全压制住了西线的战况。

铜雀台位于城北彰水南岸,对面便是曹军操练水军的玄武池,它实际上是铜雀、金凤、冰井台之一,虽然主建筑叫做台,其实是一组气势庞大的宫殿群,早在灭袁绍后便开始陆续修建,直到去年秋天才修建完成。

曹操搬去铜雀台也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他已建立魏国,置设官,如果再以丞相之令发号施令,就违背了他建立魏国的初衷,而且会使忠心于他的大臣深感失望。

而搬至铜雀台,作为魏国宫殿,这样既合乎礼制,同时也兼顾了手下的大臣的感受,所以思量再,曹操终于决定搬去铜雀台。

此时的铜雀台也被积雪覆盖,色彩艳丽的红砖黑瓦已经看不见踪影,无论前方的金凤,中间的铜雀,还是后面的冰井,座高台都已是白茫茫一片,俨如裹上了厚厚的一层白袍。

在气势恢宏、高达二十余丈的铜雀台上,曹操独自一人负手站在玉栏前,久久凝视着远方被冰雪覆盖的玄武池。

如果说其他人不明白汉军占领西城的意义,尚可以原谅,那如果他曹操也不明白,那就不可饶恕了,曹操比谁都清楚刘璟攻占西城的后果,这其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陈群和曹植从成都归来,没有得到刘璟的任何关于北伐的承诺。

他便知道,刘璟北伐不可避免了,明知刘璟要北伐,他却无力阻挡,这种无奈和失落使他陷入了深深惆怅之中。

西城失守,这就意味着天水郡的大门敞开了,在西城和冀城之间再无险可守,汉军再向北,就兵临冀县城下了,冀县是天水郡郡治,也是陇西第一大城,当初是马超的根基之地,冀县若失,整个陇西四郡都将是刘璟之物。

曹操不由长长叹息一声,端起玉栏上的酒樽,已经半凝为冰,他不由低声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心中有说不出的苦涩,就算他饮了这杯酒,却也难消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