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部分 (第1/4页)

吴郡能否自立,关键就在孙静能否同意,孙静作为孙氏前任家主,孙氏第一代长辈,又为江东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孙氏家族和江东享有崇高的威望,只是孙静为人低调,几乎不出门一步,甚至江东很多人都以为他已过世。

但孙静确实已到风烛残年,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他躺在榻上微闭双眼,半晌才低声问道:“谁为东吴新主?何以自立?”

这是关键问题,他需要儿明确,究竟是让谁为主公,不仅如此,他还要知道,自立后能不能自保?这两个问题不解决,谈自立就没有任何意义。

孙瑜在父亲耳边小声道:“自立当然是暂时立孙绍为新主,一旦统一江东,孩儿可代之,孩儿将保证孙绍安全。”

停一下,孙瑜见父亲没有反应,便知道他是默许了,又低声继续道:“孩儿已从陆家得到确切消息,刘璟将支持我们自立,陆逊率领汉军正向东吴赶来,有汉军支持,我们可以抗衡孙权和孙贲。”

孙静慢慢睁开眼睛,声音微弱道:“小心引狼入室!”

孙瑜连忙解释道:“现在汉军要灭江东,可谓轻而易举,但刘璟却要维持江东的分裂局面,或者这符合他的利益,所以刘璟的目的并不是要吞并我们,而是支持我们对抗其他两家,孩儿心里有数,会充分利用他的支持,而不会把利益拱手相让。”

孙静又闭上眼睛,不再说话了,孙瑜知道父亲已经同意,便重重磕了个头,快步走出了房间,院里的孙氏族人一齐围上,纷纷问道:“二哥,怎么样?”

孙瑜没有答复众人,他命人将孙绍请来,孙绍是孙策长,是孙策的前妻所生,由继母乔氏抚养长大,今年只有十七岁,他身上没有半点父亲的勇烈,而是一个弱书生,不过他为聪颖,知道二叔扶持自己为新吴主,不过是个傀儡,他没有表示任何反感,而是顺从地听令二叔孙瑜摆布,孙瑜也对他为满意。

孙瑜将他扶上位,跪下磕头,昂声道:“微臣孙瑜愿尊绍公为新吴主,重振江东社稷!”

众人这才明白,孙静已经同意吴郡自立,他们也纷纷磕头,“拜见新吴主!”

孙绍默默点了点头,算是接受了众人的拥立,这时,孙瑜又命人将顾、陆、张等家家主请来,不多时顾雍、陆绩、周鲂、全琮、徐逸、公孙阳等十几名武重臣也纷纷赶到,众人在吴王宫拥立孙绍上位,袭父爵乌程侯,正式宣布吴郡自立,为江东正统。

孙绍随即封孙瑜为明汉将军,掌握军权,顾雍为长史,陆绩为军师,大赦江东之囚,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和沉重兵役,消息传出,东吴县上下彻夜欢腾,敲锣打鼓支持新主登位。

建安十九年十一月初,随着孙绍在吴郡登位,昭示着江东分,孙权据建业,控制丹阳、曲阿、豫章、鄱阳和临川五郡,孙绍据东吴,控制吴郡和新都郡,孙贲据山阴,控制会稽、临海和建安郡。

但江东分并不是结局,而仅仅只是开始,随着曹军和汉军的先后介入,江东的局势变得异常复杂。

第764章 江东风云〔八〕

、、、、、、、、、、

清晨,一支船队从溧水驶入了湖,这支船队由余艘五石的战船组成,运载着千名精锐的荆州水军,由水军校尉周信统帅,但听从于陆逊的命令,陆逊负手站在第一艘大船之上,心中颇为复杂,短短的一个多月,他的人生就像走了一个角,从孙权的都督走到刘璟的幕僚,又转回了东吴。【全文字阅读】

‘伯言此番回东吴,东吴必然会委以重用,望伯言以大局为重,莫要推辞!’

刘璟的话仿佛还回荡在陆逊耳畔,这让他心中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感慨,或许刘璟也知道他要回江东,才最终没有任命他官职,而只是用他为幕僚,这样他还是一介白身。

但陆逊心里明白,其实不一样了,他已经向刘璟效忠,那么无论他在建业还是东吴,他的根本立场应该是站在汉国的一边,这才是关键,这次回去,他需要隐瞒自己已向刘璟效忠的事实,这偏偏又不是他愿意做的事,让陆逊心中左右为难。

湖波光浩淼,今天风浪颇大,西北方劲吹,使船只航速快,艘战船鼓足的风帆,就像一片片漂浮在水面上的白云,破波斩浪,向东吴城方向驶去。

“使君快看!”

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大喊:“前方有战船!”

陆逊的思绪被拉了回来,他凝视向前方望去,果然前方出现了十几艘战船,都是石左右的哨船,桅杆上飘着江东的战旗,陆逊立刻反应过来,这是江东军的哨船,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