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法天地之德,以天地之德为行为原则。人也应该如此。什么是效法天地之德呢?天地是无私的,所以效法天地之德就是效法天地的无私奉献精神。为私不符合天道,必然会受到天道(规律)的惩罚。《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无道行私,必得夭殃。”所以,从上述意义上讲,中医认为应该效法天地之德,而不是祭祀它。

祭祀与斋戒是不同的。祭祀其目的是为了祈福消灾,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迷失了自我主人公。而斋戒则是出于尊敬而非崇拜,其目的与行为是清洁、宁静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提高自己。《说文》:“斋,戒洁也。”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圣人之道……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是说要珍惜与重视大道之理,不敢轻易将大道之理展示给未经过内心的洗礼的人,要慎重传播。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是说真正的大道之理是精湛高深的,讲大道之理是伟大的事业,传播大道,贯穿到宇宙与万物的方方面面而没有穷极。所以,传播大道要慎重,不能轻易发给不经过内心洗礼之人。这里也谈到了慎重传播大道的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禁服》:“雷公问于黄帝曰……《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黄帝曰……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大意是说,雷公问于黄帝:在《黄帝内经灵枢·外揣》中曾经提到“浑束为一”的内容,不清楚是什么意思。既然宇宙万物在“气”上是相通的,可以混化为一体,在本体上具有超越相对概念的绝对性,所以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高下没有程度和极限,那么又如何去区分它们呢?黄帝说:这是大道之理,要想明白老师对我们所讲的这个大道内容,那为什么不清洁内心而进行斋戒呢?

宇宙万物在“气”这一本体上是相通的,然而“阳化气,阴成形”,气聚成形,事物之间在形象上又是不同的。事物之间就是这种在本体上“一气”,而在形象和功用上又存在差异的辩证统一关系。

2006年12月7日于北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73·偶像

中医文化随笔73·偶像

所谓偶像,“偶”是仿人形制成的木偶,《说文》:“偶;相人也。”偶像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另外一个就是一种不加评判而成为盲目崇拜的对象。具有文学比喻色彩的“偶像”往往带有尊敬、崇敬的意味,不一定带有崇拜、迷信的意思。例如,他是我的学术偶像。而常态社会中的一些偶像崇拜则往往是盲目的、迷信的、迷失自我的。本文所讨论的偶像就是针对这种。

中医是不提倡偶像崇拜的。《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大意是说,知足适应于自己的饮食、服装和风俗,没有名利之心,没有地位、条件比自己好或差的感觉,只求自身的安逸、快乐与进步,这样的人们称为“朴”。就是因为他们内心朴实无华,所以没有什么贪欲,不会因为眼睛看到了什么东西而产生奢望,内心也不会被色欲所迷惑,不盲目追寻、模仿愚者、智者或贤者,只是守持好内心本性,他们与万物融为一体,所以不惧怕万物。因此说他们合于“道”。

其中,“高下不相慕”和“愚智贤不肖”都是说他们没有偶像崇拜。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mò,死)世不殆(dài,危险),以为天下则大昌。”其中指出,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做主,生出自利利他的智慧,保持“君主之官”的地位,而不要迷失自己的内心,把自己交给别人。心做主则脏腑健康安稳,这样养生才能长寿,反之则有损健康;心做主,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将自己盲目交给了别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自身做主,提高自己,那么社会就会太平昌盛。所以,从“心者,君主之官”的角度看,中医也不提倡偶像崇拜。

《黄帝内经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大意是说,五脏是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地方,六腑是传化水谷而行津液的地方,这是天所赋予我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