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数万大军,有近千因感冒不能行军的兵卒,虽坏不了刘鹏的大事。但此事亦给刘鹏提了一个醒。

东汉医学不怎么发达,历史中最著名的张机张仲景,就是东汉末年的神医。

张机,字仲景,史称医圣,东汉末南阳郡涅阳人!从小精通博书,并对医学有相当的爱好,青年时期便十分敬佩战国名医秦越人观色察病的医术,感叹东汉名士但求在官场上追名逐利、趋附权贵而从不留意医药学。其后拜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后来医术精进超过其师所授。

其一生刻苦攻读《素问》、《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灵柩》、《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在建安十五年着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在医学上重要的贡献,是他发明了用人工呼吸急救病人,用这种方法抢救了不少危在旦夕的病人,成为世界上最早独创人工呼吸医疗技术。另外他还发明了用蜜水或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以及药物外搽、舌下含药等新的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灌肠术的医生,给便泌病人带来了福音。(未完待续……)

第一百章 建安三神医

据燕军探子所传消息,张机现任长沙太守。

长沙乃是荆州刘表管辖之地,又处于南方!与河北之地相距数千里之远,刘鹏想将其请来,先不说道路难走,就是张机本人,也未必肯前来。

东汉末年共有三位神医,除张仲景之外。还有两位神医,其中一位就是华佗字元化,精于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东汉末年,朝政**,灾荒频仍,战争连年不断,造成多种疫病流行,人民苦不堪言。华佗潜心研读医书,广泛搜集民间验方,认真加以总结,掌握了高超的医疗技术。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能够进行诸如腹腔肿物摘除、胃肠吻合等大手术。他发明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用全身麻醉和手术的方法,救治了不少垂危病人。华佗治病,善于根据病人的形色判断疾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保健体操),传授于百姓。

随着战乱频繁,各地百姓瘟病不断,华佗每到一地,必会亲力亲为,其医术精湛,各种病症到得他手中,必有良方可医。随着年代越久,华佗也因此而得神医之称。

但是华佗行踪不定,今日或许在此地,明日又或许云游他地。找到此人乃是不可能的事,不过吩咐探子注意其行踪还是可以的。

另一位神医乃是董奉字君异。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董奉在江西行医期间,有一县令女儿得了怪病,遍寻名医治疗无效,请董奉医治即愈。于是县令便把女儿嫁给董奉为妻。因董奉长年累月要外出为人治病,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为她侍候。

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

董奉此人虽不追求名利,可人活一世,有些事情非得如他所愿。

在将这三位神医在脑中过滤一次后,刘鹏当下便派侍卫传他口令,命王成在最短时日中,必须将董奉找到,并将其接到幽州安养。同时也将董奉现在的居住之处告诉了王成。

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原本是喧闹的,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可这一幅秋雨情景,概被燕军的行军声打破。

经过数日后,刘鹏率领大军返回邳城。

回城当日,秋雨未停,依旧细细缠绵。邳城外衣甲上滴着雨水的兵卒威立两侧,在五里外,依稀就能看见。

留守在邳城的田丰、文聘二人率领一众燕军文武,及投降过来的韩馥旧部,出五里之外,冒秋雨浸湿。在外迎接凯旋归来的刘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