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侵入黎巴嫩,1920年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1941年11月26日法国宣布结束对黎的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获得独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国,1946年12月,法军全部撤离后,黎巴嫩获得全部自主权。

政治:黎宪法规定立法权属议会、执行权属总统。

外交: 黎奉行中立、不结盟和开放政策,与美、法等西方国家关系良好,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成员国。1971年11月9日,黎巴嫩与中国建交。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黎、夷、朱、殷、紫、子(1)

黎巴嫩曾经是腓尼基人的家园。他们在古代的称呼与今天并无大的区别。黎巴嫩与南面的以色列是紧邻,地理上更具体的迦南就在西奈半岛的北面,某些时期西奈被迦南人占据。西奈半岛是连接红海与地中海的一个巨大的喉结。某些时候地中海与红海是相通这一状况是可信的,因为我们知道海平面在新石期时期曾经有过剧烈的波动。

在如此复杂的地理与种族之中,我们应该指明这样一个可能:某些迦南人就是腓尼基人,某些以色列人也是腓尼基人,某些阿拉伯人更是腓尼基人。所有临近海边的欧洲与亚洲以及非洲都被撒播下了腓尼基人的生命与文明的种子,他们在3000年前的广袤地球上几乎无所不在,只要那里有海。

中国东部沿海生活着一个人群,“夷”。我有一个假设,“夷”可能是古代黎巴嫩的“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古代“夷”和“黎”发同一个音,甚至就是一个字,所以中国南方的“黎民”也是“夷民”。

接下来,我们是否可以说中国的“黎民”就是来自“黎巴嫩”的“腓尼基人”?我在《锁定两海》这本书中说,其实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回民”,这里把这个问题再次深入具体到阿拉伯人有关的民族:腓尼基人。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如此,广大的地中海区域,尤其是北非与西班牙等地也都与中国情况接近。我曾经惊讶西班牙这个地方为什么一直被阿拉伯人占领,现在终于明白一切皆有更深的历史渊源,腓尼基人在大约4000年前就已经是那里的主人。而腓尼基人与阿拉伯人的关系在我看来密不可分。

古代黎巴嫩这个地区的名字多以他的首府称呼为“Byblos”。“黎巴嫩”(Lebanon)这个国家的名字起码应该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也非常古老。

但有人在理解上可能有障碍,商朝人叫“商人”和“殷人”就够了,还叫“黎人”、“夷人”?其实这不奇怪。想想我们今天怎么来称呼主体“中国人”就可以理解。当我出现于外国的时候,我对于自己的表述可以是“中国人”,“东亚人”,“蒙古人种”,“河南人”,“中原人”,“华裔”,“汉人”,“炎黄子孙”,这要看哪个场合哪个时代侧重什么而定,许多情况下他们之间可以置换,所以“商人”和“殷人”同时又成为“黎人”或“夷人”并不奇怪。

在中国“夷”一直代表东方,传统中属于“蓝色”,是海洋的色彩,这很合乎逻辑;后来实际上他们又移居南方,因为周人占领了中原后,驱赶了他们。这里还可以将其与南方“越人”结合起来研究,可能也会有所获。

神话历史传说里曾经发生过一次“蚩尤”与“炎黄”的大战,蚩尤战败南下,我很想把蚩尤与商朝对应起来,同时把蚩尤与“夷”对应起来进行试错研究。当然“炎黄”可以对应具有犹太人色彩的周人。

假如我们大致以东经110℃为界,我们可以说中国东部多为“夷人”和“越人”影响范围,而西部却是氐羌人势力范围,就是夏人或先夏的影响范围。这个区域划分并非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文明扩展的规律是:西早东晚。配合地势的西高东低,西陆东海,“夷”人的特色以及形成更容易得到表现。

“商人”除了以上的可疑名称,应该说还有一个名称没有提及,这就是他们的姓氏:“子”。我想称呼他们为“子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子”依然可以追究到“黎巴嫩”去。

越来越多的证据在积累汇聚,我仿佛看到一个叫“商”的庞然大物已经被“腓尼基”纠缠得不能动弹,“商”可能真的被我们捕获了。

经过研究我发现古代“子”通“紫”,也就是说“商人”其实姓“紫”。“紫”恰好是古代黎巴嫩的一个特产,并且是古代黎巴嫩的一个支柱产业,虽然这个染料数度使黎巴嫩暴富,但也因福得祸屡被吞并,都与“紫”有关。腓尼基人就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