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父母通过给报酬的方式,对我们做家务进行鼓励和奖励,时间长了,他们达到了锻炼孩子的目的,我们呢,也会因为可以用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报酬购买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而更懂得珍惜。当然,我从不把自己做家务获取报酬当做目标。我知道不能简单地在家务和金钱之间画等号,做家务其实是一种义务,我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应该承担这种义务,而且家庭成员之间需要互相照顾。如果真要算账,母亲每天做饭、洗衣、打扫房间,要向我收取多少费用,恐怕我一辈子也算不清。通过家务劳动,我更体会到家庭、亲情的伟大。

。 想看书来

学习快乐

孩子变好的最佳方法是给予他们快乐。—王尔德

进入小学,我便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新环境、新面孔,很快我便适应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教育本来应该是轻松快乐而不是备受煎熬的话题。学习并不代表我们的自主空间被剥夺,不代表我们会失掉完美生活的权利。每个人只要高兴,学东西总是好事。文化底蕴的积累使我们学会与人为善的交往;举手投足的绅士风度使我们举止优雅大方;音乐美术画画,艺术殿堂的步入,使我们拥有高雅的情操,多些美的享受。快乐地学习,这是妈妈对我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她从不提倡我死读书、读死书,而是经常带我到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去参观。我总是兴致勃勃地东摸摸西看看,声情并茂地接触未知事物,最直观地感受外面的世界,在我幼小心灵的深处,萌动着求知的热情、探索的欲望。

学自己喜爱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学习的立足之本。举个例子:有位家长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做医生,但孩子完全不能接受指挥棒下被安排的命运。直到有一天,他亲眼见到或者意识到,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以用精湛的医术,使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获得新生,这让他深感敬佩。从此,这位身穿白大褂医生的身影,就像知识海洋中的航标灯一样,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这种内在的动力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妈妈让我学东西都是寓教于乐之中,她自幼注重对我进行启发式培养,让我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在她看来,只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拥有任何人都难以阻止的原动力。

在紧张的学习之后,给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机会,亲临大自然,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领略如诗如画的风景,是最好的放松和消遣。每到十一、五一和寒暑假,我们一家人总习惯外出旅行。上小学时,我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及风格各异的人文环境。

我们来到牧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草原像厚重的毛毯。充满异域风情的蒙古包自由随意地散落在草原上,肥壮的牛羊伴着琴声悠闲地吃草。我大胆地跨上一匹温顺的骏马,在风中奔跑;坐在蒙古包里吃着烤全羊,喝着清香的奶茶。

我们来到层峦叠嶂的大山里,花草树木枝繁叶茂竞相生长,泉水小溪在山谷中缠绵回荡,峡谷幽潭飞瀑直下深不可测,飞禽走兽守候着繁衍生息的家园。

我们来到海边:长长的海岸线留下我深深的脚印,金黄的沙滩上我捡拾着有趣的贝壳和晶莹剔透的石子。浩瀚无际的大海,平静中更显深奥,澎湃中更显壮阔。看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我依然眺望远方,等我长大了,我要去海的那边探寻那未知的世界。

请更多的父母放开手中的孩子,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机会,让孩子拥抱自然吧。哪怕是允许孩子偶然玩一下泥土、给流浪的小鸟做个窝。我认为:越与大自然亲近,我们的情感会越丰富,心胸会越开阔。

学校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而我的父母并不太注重分数,他们也了解我的在校情况,但只是引导而不指责。考得不好,让我分析一下原因,把错题抄在错题本上;考得好,送上几本我喜欢的书以资鼓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学习不会施加人为压力,考试不会造成太大负担,我得以轻松面对考试,反而能够超常发挥。

幼时的爱好是不稳定的,父母在发现和挖掘我的兴趣、潜能上费了很多心思,总想在我有兴趣的方面打个突破口,着重培养一个强项。妈妈说过:“我可以暂时放弃我的家务不做,但我一刻不能放弃我孩子的教育。”他们觉得,只有尽可能地把我的特点和兴趣展示出来,因材施教,才能使我发展得快、成长得好。

我在班里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