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林准之略一思索,带着纪典一齐出府,早有家丁牵了马在府门伺候,两人各自骑了一匹,朝府衙赶去。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第三章 堂议】………

两人到了郡中府衙,皂衣小吏远远瞧见了,连忙上前请安,林准之停住马,道:“把今天当值的官员,都叫到议事厅来。”

小吏应了一声,领了几人去各屋各殿通传。林准之引着纪典,穿堂走廊,来到议事堂,等了片刻,四处廊庑办公的官员便纷纷赶来,按品级高低排了序列,约有四十人,不知出了什么事,个个睁大了眼,巴巴的瞧着林准之。

林准之肃然道:“各位同僚,本官刚刚得报,郡界灾民骚乱,已呈燎火之势,纪典,你将详情说给大家听听。”

纪典于是又将先前所述之事复说一遍,众官员听得频频拭汗,交头细语,林准之看了半晌,忽道:“有没有朝廷敕令的消息?”

长史严堪道:“门下省已将急报呈交陛下批阅,陛下体恤万民,这赈灾的诏敕,应当在一两日内就要出来了。”

“从平洛赶到咱们乐陵,快马加鞭,也要跑上半个月,照眼下情势,如何来得及。”又一名官员接过话头,他显然心中惊惧已极,一面说话,一面拂袖擦着额头的汗珠。

忽有人说道:“河阳郡和咱们乐陵一样,踩了个大霉头,也是连着段谷郡,太守李源李大人,十八岁以太学生应博学鸿儒考试,名动天下,因为放灾民入境,致使瘟疫流入,把好端端的一个河阳郡,活脱脱变成了人间地狱,听说这李大人自感罪孽深重,又担心因此事秧及族人,已悬梁自尽啦!”

众官侧头望去,见说话的人是一名姓蔡的官员,虽然知道这人是个大舌头,仍然吓得坐立不安,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

别驾赭思泰年近六甲,白发白须,轻咳一声,说道:“依蔡大人所言,咱们应当紧锁郡界,不教流民入境才是咯。”

“正是。”

赭思泰哼了一声,道:“近日来,锄龙会活动频繁,如果借机挑起民变,蔡大人可担得了这个干系?”

锄龙会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西禹真宗时期。

当年,禹太祖赵政起兵伐隋,陷隋都康京。隋朝灭亡后,赵政自觉天下大定,于是定都汾阳,分天下为九州,曰: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泲州;薄州,阳州。二十年后,赵政坠马身亡,太子赵盘继位,赵盘做了十六年皇帝,突然暴毙。赵盘次子赵恒继承大统,便是禹朝历史上的真宗。此人宠信奸佞,暴虐百姓,最终导致禹朝各地贼患四起,国人暴动,几路大军一齐攻进汾阳,赵恒率领文武百官连夜逃至梁城,战乱平定后,又将国都东迁至平洛,称为东禹。东禹至今已历五帝,第六位皇帝便是赵顼。

赵恒当年虽然将几路义军全部剿灭,但仍有余孽逃过官兵追捕,隐入山林之中。锄龙会正是这几股绿林的余孽,党徒遍布各州郡,志在诛杀禹朝皇帝,建立新朝,常言:‘顺天反禹,劫富济贫’。禹朝屡屡派兵镇压未果,反而让其声势日益壮大,各府官员闻听锄龙会三字,无不谈虎色变。

在朝官员,一旦扯上锄龙会,势必牵连九族,这位蔡大人胆小如鼠,连忙道:“下官位卑言轻,所谈之话,所进之言,都是因为心系万岁子民,下官无才,凡事但凭郡守大人吩咐。林大人高瞻远瞩,谋略深远,想出来的办法,定然条条都是良策,下官常想着,不论什么大灾大劫,只要按照林大人的主意去办,必然消灾减祸,绝对错不了的。”

众人心中暗骂他卑鄙,当众阿谀上司,说了三句,句句都是屁话,但想到诏敕未至,进言稍有不慎即有覆族之危,也只好随声附和,司马窦良朗声道:“郡守大人是文曲星下凡,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比的,郡守大人一句话,顶下官十句百句,林三公子更是少年英雄,当年以‘穿肠烂肚散’配和火攻,一天内就退了蝗灾,下官虽然年长,每次想到林三公子,也佩服得很。”

林准之抚须而笑,道:“小儿顽劣,蒙陛下夸赞,是他鸿福无量。”

蔡大人接口道:“郡守大人何需自谦,有子如此,真教旁人羡煞不已。当年蝗灾入境,如恶狮飓风,人人束手无策,林三公子正与友人吟诗作赋,听后掷书于地,道:‘书读百卷一书生,家园危难剑从征’慨然离席,三日三夜不饮不食,终于制出‘穿肠烂肚散’解此危机,百姓无不称颂,下官在家时时以此事教导犬子,要他以三公子为榜样。”众官纷纷附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