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驴车天子 (第1/1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赵匡胤将椅子搬到了门口坐着,这里确实有习习凉风缓解了室内的闷热。 但此刻他背上却骤然冒出了细密的冷汗。 就连弟弟给他造成的怒意都被暂时丢到了一旁。 制谓上,度谓法,由此而说制度可谓是一国之根本。 而后世称一群被逼的走投无路的百姓,对着这等天子重器发起了挑战。 似是螳臂当车,与蜉蝣撼树仿佛,对赵匡胤来说这等消息本该一笑了之才对。 毕竟唐末乱世厮杀至此的兵强马壮之天子们,所有的共识可称与这完全相反: 宁结怨于民而不可失欢于官。 但从唐太宗的君民如舟水之辩,以及那后世对此评判的态度来看,这个乱世共识能否用以治天下,还是有待商榷。 而且,不知道自他之后那宋朝对外战争频频失利,最终甚至仅有一位少年天子能有开边之功,是不是与这等强干弱枝之策有关? 毕竟那哲徽之更替所带来的变法之改,他也注意到了。 变法变法,变何之法?自是变前朝之法度。 只是不知道,这唯一有作为的哲宗是谁的后代? 看了眼前躺在地上脸有笑意的弟弟,赵匡胤冷哼一声: 若非此弟生事,或也不至于有此繁多之变! 毕竟若是真能令天下归一,他定然也会与民生息……的吧。 但这些事儿也相当远了,当务之急还是须召太医察身体,定不能两年后再有暴崩。 赵光义此时脸上确实笑吟吟的,无论是开卷有益还是雪中送炭,一看就是好词儿。 如此看来,即便失却武功,但能开文治也不算差。 而且那茶叶专卖被称茶引法前身,既能为后世所用那想来也是一计妙策,于是赵光义顺理成章得出了一个结论: 虽后世对我多有非议,但看起来朕这皇帝当的也不算差嘛。 只是不知,最终有没有给光美……哦不,给廷美寻个合适且不落非议的去处? …… 孔明与刘备情不自禁对视一眼。 庞统舔了舔嘴唇也依然感觉有一些口干舌燥,端起来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 看孔明还在一脸若有所思,庞统便率先开口道: “莫非我等……” 还不待庞统说完,孔明便已抢先摇头道: “后世有那科技为凭,能使十亩地所出而足一家用度,更不提有种种神奇便利之法。” “我等效之,无异于自绝也。” 刘备一锤定音,缓缓道: “如今当不急其功,而先修其理。” 不可急功近利嘛,庞统自是也懂,但想想或是穷尽自己一生恐怕也难见炎汉追赶后世之一二,心下便止不住的遗憾。 既然如此能做的便是好好专精于眼前之事,于是当下也轻声道: “既然主公说了,那便先修理。” “今岁必与那曹贼好好修理一番。” 张飞眼睛一亮,也迫不及待请命: “俺必将那曹阿瞒捉来,让大哥与军师好好给其讲讲做人之理!” 孔明迟疑着点点头,行吧,这也能算是修理的一种。 【不过王小波的起义是处于赵光义的生涯末期,某种意义算是赵二的生涯打分。 那在此之前,倒是不妨先来看看通过非正常途径上位的赵二,在他帝王生涯当中留下了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登基之后大度僧尼广修庙宇只是赵二增加法统话语权的一种。 而自古能令天子壮声威者,自是开疆拓土,马背称雄。 赵大有多能打是能从史书里见到的,而赵二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比死鬼老哥差,频繁御驾亲征显露自己的军事才能。 公平的说,赵光义无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家。 只不过在这前面,需要加一个“伪”字。】 躺在地上的赵光义略微皱眉,直觉得这后世好不客气。 前面就算了,此时所述乃是他称帝时的事,呼他一句赵炅又何妨? 至于显露军事才能,既算意料之内,也算是有所期待。 毕竟那北宋疆域图,他也是惊鸿一瞥看过并与现在对比过的,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将北汉地属纳了进来。 但心底盘算一下的话,今年兄长还在忙着捉那李煜,而且看样子战争多半要明岁才能平息。 而此前后世所说的兄长病逝前几个月之事,可不包含战事,那莫非这灭北汉开疆之功…… 只是还不待他遐想完毕,便听到后世的评价,不由自主呆愣了一下: “伪……军事家?” 此刻反倒是他听到身后的兄长幽幽叹一句: “若不复汉唐疆域,何敢言开疆拓土之功?” 【对当时的赵二来说,如果想要用兵几乎就只有一个选择:北汉。 五代十国当中,北汉一直牢牢把守着太原,并和辽国达成了攻守同盟关系。 从柴荣起,如果率军北上就需要面对北汉经营日久的坚城,而如果不能短时间攻下的话就需要面对辽国援军的夹击。 就连被赞军事天才的柴荣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赵大968年进攻北汉亦无功而返,猝死的当年其实也打算再打一次北汉来着,结果禁军还没调到太原呢,自己人先噶了,于是最终只能再次撤军。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