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刘胜之淡淡一笑,这王徽之可谓是性情中人。心中就笃定了几分。

自己这一段时间,拿那些和尚刷声望的事情,却当真没有白做。

“想不到刘先生如此年轻。居然道理高深,玄思深妙。果然是天纵之才,!”

刘胜之被这王徽之恭维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却难得谦虚了几句。

那王徽之沉吟了一会儿,忽然问刘胜之道:“上次听刘先生提起过桓宣武,却不知道刘先生怎么看桓温?”

刘胜之知道王徽之这般问的意思,轻笑一声,赞叹道:“桓宣武一代英雄,自今思之。让人感叹!”

“咦,你把桓宣武视为一代英雄?须知道,朝廷上下却大半将其视为野心家,罪人……”王徽之不由得道。

刘胜之微微一笑,看史书的时候。就觉着东晋百年,便是王导谢安之辈。在这个时代,有着偌大的权力和影响。

但是么,真正让刘胜之能够看得起的,却不是他们。而不过祖狄桓温这般真正有着进取心的英雄豪杰。

却非是在这江左一亩三分的烂池塘之中打转的,所谓英雄豪杰。

因此,却就只是微微一笑:“也许在下是从北方迁来,因此看事情的角度却就不怎么一样吧!遗民泪洒胡尘土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074章桓玄

良久王徽之也道:“若是桓宣武在地下有知,定然会大生自己之感。其实,当年我也曾经在宣武幕中,做过幕僚。桓宣武有大度,有大志,只是不知天时……”

刘胜之轻笑一声:“然而虎父犬子,桓玄那厮,就是一个蠢材了!”

听了这般话,王徽之一震,问道:“怎么说?”

刘胜之再次轻笑,他自然知道王徽之问起自己桓温的事情,其实问的还是自己的政治倾向。

桓温已经死了一二十年了,再怎么评价,也是无关紧要。

最重要的是,刘胜之他对于桓玄的态度!

刚才刘胜之盛赞桓温,就让王徽之误会,一下子心中失望。

但是听到刘胜之这般一句话,心中顿时又是一震,说道:“听闻桓玄此人出生时候,就有异象。据说其生母马氏半夜梦见有流星下坠于铜盆中,变成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过后就怀孕,生下桓玄。

此人更是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亦善写文章。当世莫不是目为英雄人物,刘先生如何说其是虎父犬子?”

刘胜之自然不能说,我知道历史。自然知道此人下场,会在日后谋朝篡位,推翻东晋江山。

然而没有坐上几天皇帝,就被推翻。却只是给了刘裕一个崛起的机会。徒然做了一个为圣王驱除的角色。

这话不能说,刘胜之却只是微笑,故作神秘,道:“吾观气以知之!而且此人太过自负,才能又高。这般人物,非是人君之象,起码不是能够开创基业的太祖之象。”

“哦?为什么这么说?”王徽之大觉奇怪:“皇帝不是越聪明有能力越好么?”

“不然,楚汉纷争。汉王刘邦本事比项羽如何?然而能够御贤使将,使手下各出其力,所以卒能建功,建立大汉。

而项羽武力盖世,性格高傲,瞧不起人。自以为手下才能都不过自己。就算有着一个亚父范增也不能用……所有只能落到乌江边自刎的下场。我看,这桓玄也是差不多……”

王徽之正在思忖刘胜之的话语,却听刘胜之淡淡笑道:“若圣明独照,奈天下臣子何?”

这王徽之浑身一震,躬身对刘胜之施了一个大礼,道:“多谢刘先生指点迷津。”

这个时候,桓玄势力在上游的梁州襄阳等地,势力极大。隐隐为东晋大患。让东晋上下十分忌惮。

便是执政的相王司马道子都十分忌惮桓玄,不想他继续长据荆州,于是下诏以他都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封了一大串官职,想让其去交广二州去,那桓玄也是十分嚣张,受命后却不到职,依旧盘踞荆州。隐隐为东晋大患。

但是,被刘胜之这般一说,似乎那坐拥大军,似乎随时都能够横扫天下的桓玄,就无足轻重了。

却听王徽之道:“刘先生有空,还是要去拜访一下杜远都功一番才好……杜都功为人却大气许多,和刚才那西楼真人不同!”

刘胜之欣然答应下来,心中却也在想。

也是,该去杜远府上拜会一番。看看有没有携手合作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