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 (第1/4页)

却在这时候,就是一片电闪雷鸣,就在那城池背后闪现。彷佛有着一团黑云,衬托的这城池彷佛越发耸峻高大。

便这个时候,罗山之上,乌云笼罩。一道道的雷霆劈了下来,却在漫天的雷光之中。

就有着两道光芒,如同游龙一般,盘旋飞舞,却似乎要比雷光更要明亮。

“轰隆……”

随着最后一道雷光亮过,漫天的乌云就开始消散。

两道飞舞的剑光,就落在一个穿着麻衣草鞋的人手中,化为两把造型古老的长剑。

他闭目喘息了半晌,身上衣服各处,都有着烧焦的痕迹。彷佛刚刚被雷霆劈过。

麻衣人的眼中,就闪过一丝悲哀之色:“两百年修行,毁于一旦!”

一句话间,手中的长剑发出哀鸣,寸寸断开。

第087章请龙

王徽之作为豫章太守前来上任,自然是满城大小官吏巴结。大小名士惊动。

各种宴请纷扰不断,刘胜之陪着王徽之接连几日不断赶赴种种宴请。感觉甚至比修行都还要累的许多。

不过,刘胜之这般用尽辛苦,终于让王徽之来到此地做太守,自然有着他自己的计划。

跟着王徽之,很快就豫章各个门阀豪强,认了一遍。

其他却是低调许多,毕竟这是庐山君的眼皮子底下。刘胜之可没有一点在此地的发展的心思。

一连忙碌了七八天,终于稍稍闲散了下来。

王家世代高门,子弟个个为官。这个时代又要讲究,做官的人不能亲自理会政事,表现的越是淡薄名利越好。那就是清流!

你越是理会政事,别人就把你看成贪慕名利。那便成了浊流了!

王家自然是清流之中的清流,但是做官,却也不能一味被下面哄骗。

自然要养一大帮子各种熟悉政务的幕僚人才。

尤其是王家这般高门,各种精通政务,老于公务的下人一大堆。

短短几天,王徽之只管赴宴饮乐,下面的人就已经把郡府大半掌握在手。

不过,这并不能就说高枕无忧了。下面的人只是具体做事,真正拿主意指方向的还是要靠主公本身。

尤其是现在这般多事之秋!

就连王徽之这般没心没肺之辈,私下都见刘胜之,暗自抱怨:“此地明明是在火炉之上,你怎么非要让我来此地……”

豫章所谓吴头楚尾是也。连接吴楚之地。

豫章郡所在的江州,根本就是夹杂在东晋最强大的两大方镇之间。

上游就是荆州,为桓玄所占据。桓家从桓温开始,经营荆州,已经几十年,根深蒂固,兵强马壮。

另一边,却就是更为鼎鼎大名的北府兵马所在了。

这两大方镇,就是东晋朝廷对抗北方的两大重兵集团。几乎都处在对抗胡人的前线,经常和北方胡人政权打仗。兵强马壮,自然不用说了。

那北府兵更是打赢过赫赫有名的淝水之战,更是日后出身北府的刘裕,靠着北府力量,建立新朝。

无奈,在东晋历史上,这两大重兵集团,对抗建康朝廷的时候就要更多一些。

这个时候,这荆州的桓玄和北府的王恭,两家正准备联盟,共同出兵打下建康,干掉执政的司马道子。

这豫章夹在这两家之间,一个不好,就要遭殃。

因此,来到此地,一了解情况。这王徽之就埋怨起刘胜之来了。

虽然王家总体立场是站在司马道子一边,但是王徽之无拳无勇的,跑到这边危险地方来,岂不是找死?

刘胜之就笑:“太守不必担心,我自然让太守来,自然有着把握。不论是荆州,还是北府,暂时的目标都在建康,反而不会理会江州。最起码不会向江州用兵……”

听着刘胜之信誓旦旦,王徽之稍稍安心。

刘胜之就笑:“太守还记得前几日,我用着你的名义写的那封信么?”

“那个叫刘寄奴的……”王徽之想了起来。

刘胜之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来,这次他用王徽之的名义,给刘裕写了一封信。请他来豫章,必有大用……

这个时候,刘裕还没有发迹。不过还只是北府军之中的一个小头头,非要到乱世来临之时,早有英雄用武之地。

想来,有着王徽之的亲笔书信,再加上自己这一层关系。有着七八成把握,刘裕会来。

毕竟王家名动天下,对于刘裕这般低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