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被派出去的使者过了不几日就赶了回来。

他同简怀箴报告说,原本朝廷派了曹铁押运军粮,可惜在军粮押运的途中粮草被劫,除了负伤累累的曹铁侥幸逃回京城,其余押运军粮的人全部被杀光。朝廷正为军粮和御寒战衣一事而忧虑,朱祁镇已经命令诸位大臣们赶紧想办法筹措粮草运到战场之上来,让简怀箴想个办法先拖延几日。”

无可奈何之下,简怀箴只好命令把每日的粮食定量缩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么一来将士们吃不饱,人人便怨声载道。

明朝士兵的状况很快就通过瓦剌探子传到瓦剌大王的耳中。

瓦剌大王闻言,得意洋洋道:“上次我们吃了轻敌的亏,这次我们走战略战术,就不信仍旧还会败在这明朝女子手中。不如就此出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何?”

李长庆在旁边小心翼翼的说道:“大王,如今还不是出兵的时候。现在虽然怀箴公主命令士兵们把粮草缩减一半,但是士兵们的余威仍在,不如就在多困他们几天,到时候我们再出兵可谓是事半功倍。”

瓦剌大王心中本来看不起李长庆,更不屑于使用什么计谋、计策,可是事实证明李长庆的看法极其有效。

之前他派李天佑率领十万大军攻入敌方,结果非但没有把明朝大军歼灭,反而还连累的十万大军齐齐丧身天河谷之中。如今李长庆的方法虽然没有那么激进,但是事实上证明是有作用的。

简怀箴果然为粮草一事而束手无策,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士兵挨饿,等着士兵的士气一天一天的衰落。

想到这里,瓦剌大王便用嘉奖的眼神看了李长庆一眼,说道:“既然如此,一切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事成之后本王一定重重有赏。”

李长庆见瓦剌大王一改之前对他恶劣的态度,如今不仅肯听从他的进言,还承诺以后会对他有赏。

忙跪下,恭恭敬敬的说道:“臣不敢,臣只要能为大王尽点心力,便是臣的福气。”

瓦剌这边得意不已,而简怀箴这边的确陷入了困境。

就在她为粮草和军衣忧虑的时候,又有士兵来报说是弓箭已经很少,不足以在战争中应对敌人。

简怀箴闻言,大怒道:“我们来的时候不是带了二十万弓箭吗?为何到现在弓箭反而不够用了。”

经过调查这才明白,原来是烛影摇红和忏情门的弟子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使用弓箭之法。

那日在天河谷之中,李天佑的军队被围困之后,烛影摇红和忏情门的弟子见状便人人取出弓箭,对着天河谷中一通乱射,致使弓箭折损不下十数万。到如今,军中所藏的弓箭也不过只有十万张弓、十万支箭了。

简怀箴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禁变得忧思重重,她眉头紧蹙,心道:“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十万张弓固然是够士兵们用的,可这十万只箭每人也仅仅够分到一支而已。倘若敌人最新围困,需要用箭的时候可如何是好?”

她越想越觉得忧虑,便把唐惊染、方寥、江少衡和南宫九重等人聚在一起,同他们商议对策。

简怀箴把宫中缺衣少粮和弓箭已经不够用的情况跟众人说了。

江少衡为人十分睿智聪明,他想了想,便抬头说道:“公主妹子,我觉得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您想曹铁押运着十万将士所用的军粮和寒衣,如何能在半途之中就被人劫持了?恐怕此事另有蹊跷。”

简怀箴闻言心中一惊,慢慢的把事情想明白了过来,她说道:“江大哥,说得对。之前我倒没有想到这一重,如今想来事情的确不是那么简单。瓦剌军队要想在我大明境内劫走十万将士的军粮,一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非是有人做内应,或者这曹铁根本就是瓦剌的人。他们处心积虑的拖住军粮和寒衣,就是想让我们士气大衰,好让瓦剌一击即中。”

简怀箴的话在众人的心中泛起了层层的涟漪,他们没有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在外头打仗,而朝廷之中却还有人拖他们的后腿。

想到这里,简怀箴心中一凛,便对唐惊染说道:“惊染,我有一个任务派给你做,你可能胜任?”

唐惊染见简怀箴说得十分肃然,当即严肃的说道:“皇长公主,不知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尽管告诉我就是了。”

简怀箴点点头,说道:“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任务,只是须得要我信任的人走一趟才行。你赶紧回到朝中,向皇上禀明事情,然后请皇上派人重新运送军粮,就说本宫指定军粮要由于冕和李贤押运。”

唐惊染听到简怀箴这么说,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