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听说下午你出去了?”王氏脸上没什么表情,边上的陈嬷嬷端了那碗茶汤来轻轻地吹气。

“嗯,”卢俊熙忙收了玩笑的面孔,正色回道:“县台大人的二公子特意找了大表兄下了帖子约儿子出去,不去见一见,恐怕会令县台大人心中不快。”

“嗯,咱们这位顾大人倒也是个好官。在任这两年疏通水里,为我们这些人做了不少好事。就是这皇粮征得多了点。”王氏点点头,喃喃的说着,忽然又想起什么似的抬头看着卢俊熙问道:“我前儿恍惚听说顾二公子不怎么得他父亲的喜爱?”

“顾家的事情,自然是大公子为主。县台大人任官职,很多事都不方便出面。大公子出面应酬外边这些田亩生意的事情,也是名正言顺。二公子嘛,虽然不问家事,但他为人清雅,博学多才,平日里喜欢结交世家子弟。这在顾大人的眼睛里便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可是今日儿子一见,却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这么说,这位顾二公子是个喜欢读书的人?那为什么顾大人还不喜欢他?”

“二公子喜欢读书,但却喜欢读些杂书,顾大人想必是希望他能从科举取士所以才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吧?儿子不过是猜测而已。但顾二公子也好,大公子也好,咱们都要好生应付着呢。母亲也是明白人,顾大人对我们家另眼相看,不过是每年征收皇粮国税咱们家的粮食都是足斤足两送了去,很是给他添了面子的,平日里他也没少在咱们这里得了好处。说到底,他们是官,咱们是民。总不好跟他们太生疏了。”

王氏闻言原本凝重的面色渐渐地缓和下来,陈嬷嬷已经把那碗茶汤吹得不凉不热,趁机递到王氏面前,轻声劝道:“奶奶,大少爷已经是个大人了。奴才瞧着,这外边的事情大少爷如今也很有担当了。您哪,就等着享清福吧。”

“哎!你总是劝我放开手脚,一切的事情都凭他们去折腾,可我能放心吗?!”王氏听了心腹陈嬷嬷的话,又重重的叹了口气回头来看着卢俊熙,“你媳妇怎么样了?”

“儿子刚在外边回来就来母亲房里了,还没回房。”卢俊熙看着母亲的脸色心中暗暗地思忖难道柳雪涛这个女人惹母亲生气了?不然母亲怎么会是这种脸色?

“到底是我老了,想事情不是那么周全。这聪明伶俐的女人总也有缺点的。”王氏叹息着转过脸去看着对面窗下榻上矮几上那只美人瓶,那是一只前朝官窑烧制的珍品陶瓷。别说是古品,烧制这只花瓶的制陶大家已经成了古人,这种成色的瓷器就是当下刚出窑也是珍贵无比的。

那花瓶是王氏最喜欢的东西之一,此时十月底的天气,虽然冷,但梅花还没开,倒是花匠精心培育的晚菊拖到了这个时候才开,紫幽幽的插在瓶子里散发着淡淡的菊香。

卢俊熙悄然看了一眼陈嬷嬷,陈嬷嬷给他使了个眼色。卢俊熙虽然猜不到十分,但也明白陈嬷嬷的意思,于是抬脚从椅子上下来,走到王氏面前半跪在地上,拉住王氏的手抱住她的膝头就像五六岁的小孩子一样一通撒娇,专门捡着好听的话说,方把王氏给哄得有了笑脸。

过了一会儿王氏被儿子揉搓的累了,便抬手把他拍了出去:“回去吧,晚饭也不用过来伺候了。忙你的正事要紧。”

卢俊熙便应着又磨蹭了一刻钟的时间,见母亲实在是累了方告退出来,却在临出门前悄悄地拉了拉陈嬷嬷的衣袖。

陈嬷嬷会意,服侍王氏躺回床上,又叫来芳菲守在一边,只说去看看汤药怎么样了便出了屋门。

屋门外长廊的拐角处,卢俊熙果然等在那里。

陈嬷嬷巅着小脚摇摇摆摆的走过去,卢俊熙便一把拉住陈嬷嬷问道:“嬷嬷,母亲是怎么了?谁又惹她生气?”

陈嬷嬷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杨四家的被叫去伺候张姨奶奶,奶奶心里不痛快罢了。说‘怎么这当家理事第一天便调配到我的头上来了?’这也没什么事儿,奴才已经劝过奶奶了,调配别人去总没有调配这院子里的人妥当不是?可奶奶那脾气你是知道的,事事都要强。所以心里有一口气憋着没处儿发作,偏偏咱们少奶奶又是奶奶一眼看中了想尽了千方百计娶进门来的人。所以呀,少爷你就稍微受点委屈罢了。”

卢俊熙笑笑,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松开了陈嬷嬷的手说道:“好,我知道了嬷嬷,你回吧。替我照顾好母亲。”

“少爷放心,少爷的喜事一办,奶奶的心事就放下了一大半儿。这几日神色比前些日子好多了呢,饭也能吃半碗了。看少奶奶的面向就是个有福气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