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 (第1/4页)

江浙府府台本是封疆大吏,四品衔。都察院副都御使虽然是个三品,但却是个京官儿。虽然俸禄比四品的高,但却是在皇上身边,诸事都要收敛,不比封疆在外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可以行权宜之计。

杨博云这次有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不过为官一场最后也不过是为了封妻荫子而已。杨博云本就不是个贪得无厌之人,这几年在江浙做官,也着实是操了不少心。如今上了年纪留在京中,倒也正好将养身体,从背后里给下一辈指点一下迷津,倒也安乐自得。

只是柳明澈升任靖海大将军之事太突然,行程又赶得很,无法带家眷同去,杨博云又要去江浙府和信任的府台做交接,又记挂着新婚的女儿独自在京,心里很是放不下。便同柳裴元商议着要带着杨素琴一同回南,等办完了交接之后派家人送杨素琴去海宁和柳明澈团聚。

柳裴元因记挂着卢俊熙和雪涛即将回京,且柳皓波的鞭伤未好,柳皓波之妻李氏因身孕也有些不适之病症,不宜搬迁走动,便许了杨博云只叫素琴收拾了细软随父南下,然后再去海宁和柳明澈汇合。

柳明澈到任,卢俊熙便带着柳雪涛及一干家人回了京城。这期间卢俊熙夫妇又去江浙府逗留几日,恰好杨博云带着素琴赶到江浙府,几人匆忙之中倒也空了半日说了些闲话。信任江浙知府乃原绍云县仙台顾明远,顾明远是杨博云的手下,又和卢俊熙柳雪涛夫妇关系甚好,柳雪涛在江浙府的产业依然交给林谦之和黄氏料理,秀儿和阿根夫妇从旁协助,再有顾明远在江浙府照应着,倒也跟之前杨博云在的时候相差无几。

如此一来一回,便是一月多的时光过去。卢俊熙带着柳雪涛再回上京时已经到了五月中旬。

京城码头上有柳裴元一早派来接应的车马家人,卢俊熙夫妇的船靠了码头,随行的仆从早早的下船去同迎接的人打招呼,众人先迎了卢俊熙一家三口下船上了马车,又等着翠浓香葛等近身服侍的丫头把主子随身的包裹拿到车上,石砚便叫大马车和丫头们先行回府,自己则带着其他男仆把卢俊熙从南边带来的各色土仪特产及给各府上的礼品箱子一一搬下船另外装了马车拉回家去。

卢俊熙夫妇并不着急回自己家里,而是先往柳家来给柳裴元及夫人安氏请安。

柳裴元这几年上了年纪,越发的重别离起来,因柳明澈夫妇南下的缘故,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来,整日闷在书房里不愿出门,今儿因听说女儿女婿都回来了,方有了些笑脸。安氏则叫厨房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给卢俊熙夫妇接风洗尘。

大马车进了柳府的大门后停下,卢俊熙先行下车,然后把儿子泓宁抱下来放在地上,又转身去扶着柳雪涛下车。泓宁便已经高声叫着‘外公外公’跑进垂花门一直跑到上房厅里去。

柳裴元听见泓宁的声音笑呵呵的从屋里迎出来,看着外孙子开心的说道:“修远,来给外公抱抱……”

泓宁张着胳膊让柳裴元抱,柳裴元着实使了使劲儿才把这小家伏抱起来,忍不住笑着叹道:“嗯——这才不到两个月呢,这孩子竟然沉了这许多!”

泓宁搂着柳裴元的脖子甜甜的亲了亲他的老脸,认真的说道:“外公,我好想你哦!”

柳裴元的心里顿时比吃了蜜还甜,笑着问道:“是么?想外公还不快点回来,怎么跑去慈城绕了个大弯儿?”

“娘亲要吃杨梅嘛,爹爹也要吃。所以我们就去慈城咯!还有还有——慈城也有个舅母呀,长得好漂亮哦!还有子澹哥哥……还有——唔,还有个舅老爷……”

柳裴元脸上的笑容收敛了大半儿,淡笑着问道:“还有谁啊?”

“还有——没了!”泓宁发现外公的脸色不如刚才好看了,便及时闭上嘴巴,没有说在江浙府遇见一个舅舅(夏侯瑜)的事情。

卢俊熙和柳雪涛由夫人安氏和少奶奶李氏迎接进来,双双上前给柳裴元请安。柳裴元因听了泓宁说起慈城那边的人心里多少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少了笑脸,说道:“一路上舟车劳顿,不用磕头了。都进来吧,一会儿饭菜都凉了。”

卢俊熙便悄悄地看了柳雪涛一眼,眼神颇有几分揶揄:看吧,老爷子生气了,叫你再去慈城找你表兄。柳雪涛趁着柳裴元转身的时候瞪了卢俊熙一眼,撅了撅嘴巴抬脚跟上去。

安氏和李氏都陪着说笑簇拥着柳雪涛进屋,柳裴元方在上座上坐了,柳雪涛又扶着安氏坐在他的身边,然后方转过身来拉着泓宁给柳裴元和安氏叩头,改了对安氏的称呼,呼其‘母亲’。

安氏又忙笑着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