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 (第1/4页)

在、国体何在?因此打定了主意,死也不参加自行车马拉松。

“好吧。既然你这么不情愿,那我也不好强人所难。”萧然很有些无奈的道。奕然轻易的肯放过自己,是自己听错了,还是他最近吃斋念佛了?正暗暗庆幸,就听萧然又道:“六王爷,白粉那东西,您了手头可有存货?”

奕思?”

“省着点用吧!”萧然同情的拍了拍他肩膀,摇头咂嘴的道,“未来一个月之内,你都不会再捞着一丁点儿白粉啦!”

“你!……”奕然跌在椅子里。不使用这些下三滥的流氓招数,那可就不是萧然了。

好半天,可怜的恭王终于回复了一点生气,叹息着道:“这件事情,萧副总管怕是想的太简单了。就算我答应不顾自个儿的脸面,去大街上丢人现眼,你以为。朝中地大臣们会答应么?这种有辱国体、斯文扫地的事情,便是打死他们都不会同意的。回头在朝堂上一提出来,肯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这一节萧然早做好了算计,不阴不阳的道:“怕毛啊,有您六王爷在,有您手下的那一帮人撑着。这些都不是问题。再说了,不是还有决断英明的两宫皇太后呢么!”

奕地。更何况,还有那一班在野大老,倘或都跳出来反对,如之奈何?攀阳铁矿,不就是个现成的例子么!”

攀阳铁矿的事情。萧然也大致听说了。说来这件事,还是由工部跟内务府提出来的,由于最近工部大量制造枪械火炮,原料吃紧,所以才准备着手开采攀阳铁矿。不料左都御使、大学士倭仁发动了一些老顽固,联名上书反对,说开掘矿山是动了龙脉风水,祖宗基业不保。最后这事闹的太大,也只有不了了之。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洞开了中国国门。清朝内部也渐渐涌现出了一些“洋务派”,主张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工业,培养新型人才,训练新式军队。以拯救垂危、追求富强,也就是史称的“新政”和“自强”。在这些人中,曾国藩、李鸿章属于先驱和代表,而恭亲王奕烈的洋务运动中,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事实上,这也是萧然之所以留下他而不赶尽杀绝的原因之一。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以大学士倭仁。协办大学士李鸿藻,还有在野的那个寿阳相国祁隽藻等为首的一帮顽固派。这些人的僵化程度以及他们制造的巨大阻力,简直超出现代人的想象。相形之下,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俄国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都是不遗余力地学习西方。这使人不由疑惑,为什么在中国地统治集团中却有如此多的顽固脑瓜和奇谈怪论?

不管怎样,奕九应该会遭到清议的不满,而这种舆论的压力,不单是恭王,甚至包括两宫皇太后,也不可能置之不顾。萧然沉吟了一下,道:“六王爷,我知道凭你地真知灼见,对这次自行车马拉松,心里边一定是赞成的。毕竟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我萧然能赚多少银子,事实上,这也是一次投石问路,以此来检测今后的洋务事项能否在我大清朝顺利开展。正因为如此,这次活动就更加势在必行,不能出半点差池。有句话我先撂在这里: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这件事我都一定要做到底!你若帮我,那咱们就算是同舟共济,我萧然也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人;如果你敢有什么别的念头,背后里跟我玩阴的,哼哼,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说这话地时候,萧然一张原本极英俊的脸孔阴沉似水,那表情,那眼神,都让奕的这话,我是不是应该看做

地一种威胁?”

“如果你认为我的做法是错的,那么,你可以这么认为。”萧然剑眉一挑,抬眼望着窗外,唇角泛起一丝讥诮的笑意,“六王爷,记得我曾经跟你说过:你做你的恭王,我做我的太监,咱们就相安无事;如果你应要让我不爽的话,我也一定不会让你好活。记住,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而且,你是大,我是小。就算鱼死网破,你失去的东西,也远比我要多的多!”

这几句话就象一枝无形的利箭,直刺心肺,奕下去。半晌才呐呐的道:“好吧,我听你的。不过,其他的大臣们……”

“管好你自己!”萧然冷冷的道。心里不由得一阵冷笑:恭王,你以为我萧然的手上,真的就只有你这一张牌么?……

事情的确如恭王预料的那样,《奏请开办大清国首届自行车环城大赛》的奏折一上,朝廷上下顿时一片哗然,群臣激愤,指责诘难,尤其是倭仁等一批饱学宿儒,眼含热泪,大声疾呼:“伤风败俗,有辱国体,败坏人心,社稷危矣”。那一片声讨声,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