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1/4页)

现在机织布的生意已经越来越红火了,由于质量跟价格的绝对优势,机织布一投放到市场上,便引起了轰动,往常做一件手工土布袍的成本,现在采用机织布可以做出两套还富裕,这样的巨大差异,不单为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使得本土机织布在市场上迅速打开了销路,许多地方都是供不应求。

在朝廷一系列的保护政策下,本土机织布一上市,只用了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便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了大江南北。前期多点加盟的好处这时便体现出来,自河北一直到江南,甚至是上海广州,各地的布行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遍地开花。与国产布相比,西洋布由于承担着高昂的运费,成本高出不是一星半点,技术、质量上又没有什么差异,渐渐的便无人问津。原本沪上的洋布行,现在已经倒闭了十之**,剩下的两间也是将价格一降再降,甚至是赔上了血本,却仍然是门可罗雀,没人买账。

机织布的旺销,很快便将中国传统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摧垮。原有劳力被解放出来,又恰好为各地纺织厂、纺纱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棉纱的需求量大增,一方面带动了纺纱业,一方面又刺激了棉花种植业。根据同然堂提供的运营思路,各地棉纺厂加盟商大多跟当地的棉农签订了收购合同,既保证了棉农的利益,又降低了行业风险。

随着机织布的销售量与日俱增,同然堂生产出来的手摇缝机也开始供不应求。

纺织业的兴起,给同然堂旗下的工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张之洞这时已经接手了机器制造厂,一面扩大生产规模,一面招募大量的工人,加班加点。但毕竟当时的技术跟生产规模十分有限,不可能满足各地棉纺厂的需要,雨来又开始筹划江南纺织制造局的创办。有了以前创办工厂的经验,现在自然是轻车熟路。

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同时又很大程度的刺激了矿山开采及铸造行业。先前的所谓挖掘矿山就是破坏了风水龙脉之类的谣言早已不攻自破,各地的矿山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并开采。除了铁矿、铜矿之外,在广西一带终于发现了丰富的铝土矿资源,雨来已经计划着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铝厂。

江南和沪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不甘落后,纷纷操办起了新式洋务工厂。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已经成功仿制出了蒸汽机,并用这台蒸汽机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小型火轮。安庆军械所的规模也已扩大,在生产枪械弹**的同时,成立了机械制造局,专门生产蒸汽机。李鸿章则操办起了纺织机械厂,同时还开设了上海炮局,生产重型榴弹炮,并收购了收购了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

所有这一切都在表明,各个不同的行业已经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连锁反应,大清国已经正式进入了一场工业变革之中。萧然最初的构想,终于像催化剂一样,将这一场燎原野火彻底引燃了!

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是一个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根本保障。展现在萧然面前的,是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革,这将是一场任谁都无法抵挡的洪流,其势汹涌澎湃,足以席卷一切!

从这一刻起,大清国将彻底摘下落后贫穷的帽子,彻底告别任人欺凌宰割的历史。华夏神州,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真真正正的走上了崛起之路!

第一百六十一章 给两姐妹破瓜(上)

前各地生产出来的机织布,除加盟商在本地的少量销余全部由朝廷收回,统一价格跟发售渠道。而同然堂,自然就是朝廷唯一指定的代理商,通过得天独厚的销售网络,可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货品发售到全国各地。而白花花的银子,也就滚滚涌入到同然堂的帐面上来。

这些钱,同然堂跟朝廷基本是二一添作五。而其他行业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地方商埠的兴起,朝廷的税收收益也是见天翻着跟头的往上涨。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现在的国库存银已经达到了嘉庆年间的水平,比照头两年鸦片战争时期的连年赤字,已经不能单纯的用翻了多少番来衡量了。

国库充盈,就更利于推动工业变革的发展。不能不说,在这方面奕的确是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总理衙门现在的主要工作,已经从单纯的对外洋务接洽逐步扩大到国内的工业、商业推动范畴,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更是让国内形势风生水起,一片大好。

有句话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然堂虽然是挂着朝廷参股的招牌,但说到底也是商行的机制,这就难免引起了其他商行的嫉妒。而当时能够开得起商行的,多也有些根基,因此河南、河北、山东三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