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但杀谁呢?杀黄婉(昨天还是尚书令,为郑家兄妹求情,已经卸任,被囚禁在家,等着处置),杀杨彪(此时任司徒,因为坚持己见,已经不被待见),还是杀朱儁(反对迁都,惹『máo』了董卓,最主要当年跟董卓有仇。),还是杀荀攸、荀爽(如今任司空,被董卓强抓的壮丁,已经生命垂危,不久于人世),还是……

王允很头疼。但郑冰给了一些可以杀的名单:一,袁绍叔父袁隗一家,堂弟袁基一家。

可杀的理由:相国不计前嫌,不计较袁绍当日的顶撞大罪,放袁绍安然离开洛阳,还封他为渤海国国相。同时对洛阳袁家器重更甚灵帝之时,袁家除了袁隗,袁基之外,还有不少袁家子弟身居要职。这份恩德不可谓不重,但袁绍却恩将仇报,刚逃出洛阳没多久,就矫诏发兵,号令天下群雄谋反不轨,这等忘恩负义的小人,不杀不足以正人心,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袁家百年影响,四世三公,一旦灭『mén』,必能震撼天下。让洛阳城所有心中怀揣侥幸,企图观望骑墙的小人们,都不寒而栗。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袁家,相国都能说灭就灭,想想你们跟相国做对的下场吧。

二,朱儁。可杀理由:除去此人前些年跟相国的恩怨,当年讨伐黄巾时犯下的数起骇人听闻的屠城事件,包括毫无反抗之力的『fù』孺老弱。朱儁归附以来,屡屡讥讽犯禁,『sī』下更是屡屡跟军中将领过往甚密,不用说肯定是反叛之心久矣。这等反骨仔,白眼狼,留之无用,杀之不惜,还是杀了让人放心,让人清爽。

袁隗袁基都跟他关系不怎样。虽然当年,王允任豫州牧,大破黄巾,但因为『xìng』情耿直得罪了张让那些小人。

因为他怀疑权力极大的十常『shì』之一的张让跟黄巾有勾结,而且不及得失上书状告张让。

当年黄巾初『luàn』,宫中就出了中常『shì』封胥和徐奉两个内鬼。若非唐周突然叛变,帝都洛阳可能已经被当时盘踞在颍川准备攻打洛阳的黄巾大军攻下了。

因此灵帝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张让吓得对灵帝磕头辩解。张让何等狡猾人物,不认罪反而反咬一口,于是王允就被剥了军权,更是被捕入狱,险些被处死,还是袁隗、杨彪、何进等人联合上书灵帝力保,王允才活下来。

而那时候司徒杨赐担心他受不了酷刑折磨,就秘密给了他一壶毒酒,让他临行前喝下去。但王允却将毒酒摔在了地上,等待临头一刀。

可是,他跟袁家之间的情谊也就仅此而已。后来袁绍袁术起兵号令天下,袁隗也跟着尾巴翘上了天,很看不起他这个没骨气的董卓“奴仆”,多次当众讥讽他,让他难堪。所以,袁隗一家死活,王允不太在意。

而朱儁此人,当年讨伐黄巾时,也是战友。但此人又跟皇甫嵩不同,此人虽然军功盖世,但心狠而不善谋,当年就曾不听劝告,一次就将数万俘虏连同老幼全图屠杀,可以说是威名有了,骂名也有了。

而且他品行王允看不惯,往来也很少。朱儁如今也是一路升迁到了河南尹(洛阳市长),但自己多次向他暗示,一同谋划大事,但他都是犹疑不决,前怕狼后怕虎,一只没有答复。那时候王允就怀疑朱儁怕是真的投靠了董卓,甘心做了走狗。

所以,杀死朱儁这个不坚定的**者,王允也是赞赏的。

当王允看完这些,才震惊地望着含笑不语的郑冰,惊愕她为何能如此明白自己,连杀的人都尽挑影响大但跟自己没『jiāo』清的人,简直是恰当极了

“王大人觉得如何?”郑冰望着王允奇异地看着自己的目光,淡淡一笑道。

王允没有回答,而是已经收起了所有的轻视,郑重地将奏折收好放进衣袖中,向郑冰拱了一礼,沉声问道:“姑娘到底是何人?寻老朽有何贵干?”

郑冰一双明媚的眸子一闪,就收起了笑容,背起手傲然地说道:“我是能帮你完成心愿,匡扶大汉的那个人。”

看着她的自信,王允心里大惊,急忙继续凝声问道:“姑娘到底是何人?”

郑冰傲然而立,面对王允犹如犹如高贵的牡丹一样,她从衣袖中取出一块剔透无暇,质地极佳的青『sè』『yù』坠递给王允道:“我说我是谁,你肯定不信。那就麻烦大人将这块『yù』坠亲手『jiāo』给陛下,陛下看过之后,就会告诉你,我到底是谁。”

安排郑冰秘密住下,王允在灯下细细端详着那个『yù』坠,一夜没有合眼,却没有看出任何玄机。

天还没亮,他就急切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