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大门,唯有中国为他们敞开了大门。消息传出,短时间内,世界各地共五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

上海沦陷之后,日寇巴结希特勒,也曾策划灭绝在沪犹太人。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鬼子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犹太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悄悄地采用“空投”就是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去的原始方法帮了他们一把。

战后,五万犹太人几乎全都离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上海虹口唐山路一带不起眼的老房子,近来变得不寻常,年年有从以色列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探访的犹太人,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忘返,深情、虔诚地寻访他们当年的诺亚方舟。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中国正是日本帝国主义践踏我河山的时候,中华民族正承受着重大灾难,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仍然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自己都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还要义无反顾的帮助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陌生人们。

难怪今天站在特拉维夫街头,只要你大声宣布你是中国人!素昧平生的以色列人,就会请你到他家去喝茶吃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母亲

中国母亲

新华网长春9月18日电(记者 马扬)81岁的李淑贤老人呆呆地坐在床上,望着窗外,又一次陷入了沉思。养女有些日子没来电话了,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远在日本的她不知是否也在想念着自己的中国妈妈?

李淑贤是“九•一八”后留在东北的日本遗孤中国养父母中的一员。二战结束后,5000多名日本孤儿。

在中国遭到遗弃,5000多对中国父母以博大的襟怀收养了他们。这些由中国人和日本人共同组成的特殊家庭大多生活在东北,近三分之一生活在吉林省。半个多世纪过去,中国母亲倾注一腔热血养大的日本遗孤已经一个接一个回到了日本。而白发苍苍的母亲依然留在中国,承受着绵绵不绝的思念。

在长春平阳街790号,有一座著名的“中日友好楼”,这是1989年日本友好人士笠贯尚章先生集资修建的,专门由收留收养日本孤儿的中国养父母居住。这是全国最为集中的日本遗孤养父母集中居住的地方,最初楼里居住着39位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后来,由于老人故去,或者日本孤儿回国,实际居住在这里的养父母越来越少,如今已不足6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驻扎在中国沈阳的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为了达到长期占领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武装侵略东北的同时,加紧了对这里的经济掠夺,开始向中国东北大量移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溃败的日本兵对日本妇女和儿童进行了残酷杀戮,甚至逼迫母亲亲手杀死亲生骨肉。许多日本人为了所谓效忠天皇,把手榴弹绑在身上引爆。按照日本的规定,又不能携带很多行李,只能一人一件,有的日本人就把孩子扔了,有的把孩子掐死了,也有的把孩子扔进井里头。能讲汉语的,就哀求中国老百姓收养他的孩子,没有这种能力的就干脆扔到路上。

据不完全统计,当年日方约有5000余名孤儿被抛弃在中国,最大的13岁,最小的刚刚出生几天。

李淑贤是在日本统治长春时,被日本士兵踢中腹部,丧失了生育能力。但就是这个被日本侵略者深深伤害的中国女人,却在1945年8月日军战败时收养了一个日本遗孤。“当时孩子只有1岁多,还不会走,穿着日本小和服,我就把她抱了回来”。李淑贤给孩子取了小名:带小,学名徐桂兰。若干年后徐桂兰知道自己身世后,于1988年和丈夫孩子返回日本,从此李淑贤便无儿无女。为了照顾年迈的姐姐,她的妹妹和妹夫便搬到了中日友好楼,三位老人相伴着度过每一个日本遗孤回国后的孤单岁月。

谈到这些中国母亲,很多学者认为,中国母亲的胸怀包容了那么多仇恨和屈辱。不仅饱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承受战争留给自己的痛苦,抚养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孤儿,这种胸怀和气度是非常了不起的。

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宝

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宝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