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嗯,在通信营主要学了点啥?”周用兵点着头若有所思地说。

“在通信营是以专业学习为主,其他的体能训练为辅,学习环境比较好,条件比较舒适,后来l因为我看了我哥的日记后,我决定自己锻炼自己,回到部队后我自己主动提前起床跑五公里,所以跑步没落下,但是器械榴弹和障碍因为没练过,所以我想应该会掉了一大截。 ”王少天很谦虚地说。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你说你的日记,怎么回事?”王少天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他把他哥王少华的事和他日记的内容简明扼要地跟周用兵说了。周用兵边听边点着头。

“我看完了我哥的日记后知道了他真正牺牲的原因,于是我才开始真正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的,以前,连长我跟你说过我最崇拜《和平年代》里的秦子雄,可我看了我哥在雪山上的日记之后,我才知道现实与理想是不一样的,秦子雄在我心中可能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对军事的执著深深地影响着我,但是现实中的军旅生活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没有一帆风顺的军旅生涯。所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一个独立的现实的自我,而不应该只生活在一个理想化的背影中,这次抗洪抢险我学会了自强,也懂得了什么叫无私地奉献。 ”

周用兵认真地听着王少天的话,轻轻地点着头,他想安慰一下少天,但是话到了嘴边又不知说什么好,于是便沉默了起来。他们一直往前走,走到阅兵台风前,他们登上了阅兵台,他们沉默了起来。

“我听苏晓峰说你在通信营里还立功、入党了! ”

“对,这是我在抗洪抢险中取得的荣誉。”接着王少天把他的经历简单地对周用兵一说。接着他又一转话题说,”实际上我们新兵排中我不是立功最早的一个,还有李丹浩。李丹浩,连长你记得不?他才是第一个立功的。 “

“李丹浩? ”

“对。”王少天便把他见到李丹浩及李丹浩讲给他的故事重复地给周用兵讲了一遍。

周用兵听着听着便低下了头,望着脚下,他感到很惭愧。

“当初我真不应该那么做,其实李丹浩是一个不错的兵,虽然他的军事素质天生没有你们好,但是他为人很正直,军事训练观念也很强,很想在战斗班锻炼自己,可是我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现在他干得这么好,我想也是迟早的事,如果他在咱们八连不走的话,经过这一年多的锻炼可能也会锻炼得很好,唉!这人的素质主要还是在于后天的努力;李丹浩浩能立三等功,二等功也是他迟早会得到的,在部队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只是要看你付出程度有多大,影响了多少人,李丹浩救了那么多人,谁都知道……在农场也得到军长的肯定,这些成绩都是靠干出来的,他没有任何背景啊,李丹浩不容易啊,是我们新兵排的骄傲啊!”周用兵认真地说。

“不过人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发现自身的长处,并且充分地挖掘它,我想这才是人一生中最应该去做的,并且应该去开发的事。”王少天补充说。

“嗯。”周用兵点点头表示同意。

周用兵站在阅兵台上望着不远处闪烁的灯光,心潮澎湃,他没有想到王少天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和经历,同时想着王少天所说的那些话他联系到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感悟到了许多东西,特别是王少天所说的王少华在雪山上的经历,使他陷入了沉思中。

“我和李丹浩站在一个大堤前,李丹浩跟我说,他说他要是当了将军的话,他要搞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他要看看他的部队是何等地威武。我跟李丹浩说,我说我要是当了将军我要搞一次大的演习,我要亲自指挥我的部队打一次仗,完成祖国的统一。”王少天望着前面的灯光说。但是周用兵并没有回答他的话,他正在想着问题。

“连长,你在想什么?”王少天望着他问。

“我在想当初我跟你说的话,当初你跟我说你最崇拜秦子雄,我跟你说希望你要正确对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可现在听完你讲完的你哥在雪山上的事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说错了。其实现实生活中,部队赋予一个连长的活动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一个连长在这个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十分渺小的,但我想虽然我们是比较渺小,但我们只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尽最大能力发挥我们的才能,挖掘我们的潜力,带出一支优秀的基层连队,我们照样能够活得很精彩,照样能够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

“对。”王少天点着头。

“少天,这二个月你加紧时间练一练,连里打算让你当新兵班长,带带兵也好锻炼锻炼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