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不论谢呈尹是否言之,他都必须尊重谢呈尹的个人隐私,随意把别人的照片发到网络上首先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谢呈尹又不是什么通缉犯,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纪如松发觉自己打心底不愿让谢呈尹的照片在网络上传播、被不同人的浏览,他没有仔细想过这是因为什么原因,但总而言之,即便谢呈尹不是祝漠的原作者,纪如松也对“不同的人都能在网上浏览到谢呈尹的样子”这件事抱有排斥的情绪。

正因为这些原因,即使对言之的身份再好奇,最为方便快捷的一个方法却首先被纪如松否决、弃之不用了。

那么笔迹鉴定可不可行?纪如松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思路,但让他为难的是,分局里没有笔迹鉴定方面的专家,他们在案件中如果需要做这方面鉴定,一般都是打申请报告向市一级警局申请的,也只有在案件特别需要的时候,纪如松才会写这份报告,个人的申请是不会被受理的,而如果找私人鉴定企业来鉴定,费用高昂不说,鉴定的结果却不一定有局里的那样准确。

正为难间,他突然想到了自己认识的一个这方面的老专家,对方是市里数一数二的笔迹鉴定行家,纪如松在一个案件的侦破中又曾经帮过这位专家的忙,该专家可说是欠纪如松一个很大的人情,对方一直想通过各种方式还纪如松这个人情,但他却因为是自己工作的分内事,所以一直都没有让那位老专家如愿。

现在遇上了言之的事,纪如松尽管觉得这违背了自己当初的初衷,但为了找到决定性的证据,他决定去麻烦老专家。

技术方面得到了保障,但是重要的笔迹该怎么才能弄到?

谢呈尹本人的话,纪如松相信只要找一找谢呈尹的办公桌,一定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笔迹,纪如松记得后者有用笔记本或便笺纸记录案例的习惯,就算找不到,即使找小谢帮忙写些什么,以他们的交情,谢呈尹也一定不会拒绝。

可纪如松手头上却没有重要的言之的字,他没有在那次签售会上搞到言之的签名,也没有这样的朋友……

对了!纪如松想起他曾经购买的一本限量珍藏版《警探祝漠》!由于纪如松是前十本预订购买的顾客,因此书的前言处有言之本人亲手书写的一句话赠言!这本书被父亲拿去收藏了,但纪如松可以向他暂时拿过来用一用!

确保了两边“证物”都能够获得,纪如松立即拨通了笔迹鉴定专家的电话,希望这次能够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得到决定性的证据!

挂断电话,纪如松嘴角挂上了习惯性的微笑。

如果谢呈尹就是言之,一个星期内,他就能得到结果。

19

19、第19节 纵火案 。。。

纪如松所在的分局区内,在三天之内连续发生了三起店铺商业街起火的案件,起火的地方都是商业街上较为知名的餐饮店。

最先发生第一起的时候,因其线索较少、且只有一个餐饮店人员有轻微烫伤而已,发生火警的餐饮店现场又存在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的情况,警方只当餐饮人员操作不当而发生的偶发火情,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紧接着第二天、第三天在另两家商场的饭店内,却发生了与前一天几乎相同的火灾,起火原因仍是不明,时间段也分别分布在中午、下午及晚用餐高峰等三个时段,看起来也像是偶发的事故,但却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三起火情的关联,而这也着实给整个分局、尤其是纪如松的小队来了一记当头闷棍,因为第一起火警正是由纪如松和黄超两人共同出警的!

起火点都在厨房附近,但并非厨房内,每一次火情都有人员被轻微烧伤,但被烧伤的程度却并不严重。

三处不同的餐厅看起来丝毫没有共同点,三家店的老板也都各自来自不同的地方,并且互不认识,受伤的人员之间也称从没有见过彼此,令这三起事件看起来就像是三起毫不相干的事件一样。

调查渐渐深入,有一家店的老板首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的店里竟然有少量的熟食材失窃,但量却并不多,差不多只是一顿两到三人用餐的量,对饭店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却引起了警方的重视。

纪如松让另两家的老板也检查自己的物品,结果发现另两家竟然也存在同样的失窃现象!

现场因为人员流动较大,许多人都能成为目击证人,但燃烧发生在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吓傻了,因此警方问了许多在场者,但他们却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样看似的随机做案的案件让警方完全摸不到头绪!

查不出头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