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刘轩登基也有两年,对于这些事情也渐渐清楚明白了许多,今日将荀攸叫来,就是要商量一下民生的事情。

“先依照陛下的吩咐,鼓励民众开垦田地,同时给予足够的帮助,包括提供农具和耕牛!”本来朝廷大佬们是建议免除西北诸郡的赋税的。

毕竟这些地方被李傕、郭汜祸害了几年,如今又经历战事,农事荒废,想要重新恢复过来起码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老百姓自己吃用都是困难,若还征收赋税,估计百姓就都逃离老家,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但是刘轩没点头。皇帝不同意,他们这群大臣也无法,不过刘轩倒也不是真的狠心要剥削这些普通百姓,而是下达了新的政令:“将库存的粮食都拿出去填补各郡所需,保证各地不会因为粮食问题出现麻烦。”

因为长安周围一代连续两年丰收,所以朝廷现在库存的粮食多的很,刘轩觉得这些粮食放着也是浪费,所以留下必要的部分后就将粮食运往各处赈济‘灾民’。

至于赋税的问题,刘轩只是一句:“赋税可降但不可免!”就做了总结,朝廷诸公听了后虽然觉得这似乎区别不大,但既然皇帝发话了,照做就是。

尤其是先前马字被刘轩干脆利落的砍了头的事情在前,当今朝廷诸公也大致明白了刘轩的脾气,知道这皇帝年纪不大,脾气不好,做事情还喜欢直来直往不管不顾,真要惹恼了是真会杀人的。何况这事情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多是几个读书读坏了脑子的年轻人在那唧唧歪歪喋喋不休,说什么皇上过于残暴又不施仁政,恐非朝廷之福。

这些言论自然也会传到刘轩耳朵里去,不过汉朝对于言论颇为自由,刘轩也犯不上和几个二货较劲——当然这些家伙要真惹恼了他,那刘轩也不介意效仿‘祖龙’挖个大坑把他们全埋了。

荀攸对于刘轩的这些举动也有点不解,不过他却没有多问,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今百姓遭遇数次兵灾,前些年又接连数次天灾,百姓经过许多苦难,非常想要有一个平静安定的生活坏境,陛下只要做到这一点,雍凉民心可归。”

朝廷这些年的名望并不怎么好,尤其是经过前面那两位的祸害之后,天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对于这天下之主的汉室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否则也不会张角一起事,从者就有几十万那么夸张。

所以朝廷虽然掌控了雍凉二地,但是这民心……

当然,刘轩也明白,这年头想要收拢民心也简单,你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住,那么就可以了。

这吃饭的问题,刘轩已经开始解决了,他甚至开始在西北施行配给制!因为天水等诸郡刚刚到手,又没有存粮,百姓根本没有吃的。如今又是寒冬,最不好熬,而朝廷存量足够,拿出一部分来先保证百姓都能活下去,等过了冬再开始恢复农事等等,让百姓有事情做,那么这地方就算是稳定下来了。

吃的问题暂时解决,而等到粮种发下去后,明年西北百姓就不用为自己的吃饭问题担忧了,现在刘轩根本不需要再做什么,只要等就行。

接下来要头疼的就是穿和住。

衣服的问题说好解决也好解决,让朝廷发下去一些御寒之物给贫苦百姓就是,撑过这个冬天他们就能缓过来了。

可是住的问题……

北方天气寒冷,尤其是冬天,冻死者不计其数,荀攸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在与天斗,人的力量此时显得是那么渺小。

若是平常,荀攸也只能不去理会,可当今天子却不同,那是懂得神仙手段的人物,难道还解决不了这么个问题?

刘轩的确有很多办法解决,无论是让全民修炼提升百姓身体素质,还是说用各种手段创造一个可以隔绝寒冷的温暖环境,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可偏偏这些法子都不是现在就能见效的,也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火炕这个北方过冬的‘利器’给提出来。

但这个法子真正解决的是士兵们的住宿保暖问题和一些有家底的大家族的过冬问题,让士兵不会因为寒冷的冬天造成没必要的减员,以及让那些豪门大族在冬天过的更加舒服。

“这样,让各郡驻守兵卒,在每个亭都修建一个大房子,里面不需要旁的,只建造这种火炕,让左近居民在里取暖过冬!”

本来这火炕应该普及到家家户户,但是这时候的人可烧不起那么多的柴火,何况建造火炕需要的东西也不是这时候普通人家能够凑的出来的。

所以干脆还搞集中制,苦是苦了点,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