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 (第1/4页)

淙幻�迳鲜瞧郊叮��蟊扔易鹪蚴且惶醪怀晌牡南八祝��

另外,刘轩特意询问的贾诩,最后得知的确在张绣身旁,也一并入朝任职,刘轩倒是没有特别进行关照,而是将其安排到了兵部参谋司,而这几年下来,贾诩硬是靠自己的实力爬升到了参谋司郎中的位置,只要再进一步就是侍郎了。

文臣的变动基本就是如此,六部九卿这些重要的位置则几乎没有变化,依旧保留了原本的班子——看来这几年下来,即便是再顽固的老臣也明白了现在正是变革之时,他们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值得刘轩高兴的是,这群人虽然有的时候让他感到讨厌,但能力的确不俗,在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后的确爆发出了相当不俗的干劲,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成绩,这就使得刘轩没有理由将这些人‘开除’,所以也就继续保留了下来。

他对此并不会感到失望,反正这些人会随着变革的继续深入慢慢被朝廷淘汰,当然他们要真的表现出色,刘轩不介意多给他们一些好处,甚至将其吸收进自己的亲信圈子里。

但要做不到那一点,那么就算他们不会被日新月异的局势淘汰掉,也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或者因为一些病痛而离开朝堂,然后被更加年轻更加复又朝气以及更适应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代替。

文臣方面大致如此,武将方面也因为河北大战的彻底结束而进行了必要的奖赏提拔。

曹操身为统帅打下了河北四州,自然需要重赏,恰好袁术这个家伙也被收拾了,刘轩顺势封曹操为后将军,爵位倒是没有变动——他准备在迁都后重新制定爵位等级和名号,等到那个时候就会对现有的手下进行重新的封赏。

这件事情,他并没有瞒着曹操,所以曹操自然不会对自己仅仅是将军号提升了个等级而感到不满。

除了曹操之外,立下大功的就是羽林骑以及虎豹骑,一个从并州自西向东,一个从徐州入青州然后自东向西,几乎只凭一军之力就打下整整一州之地,所以论功劳,这两位肯定是没法忽视的。

但是偏偏这两位的情况比较特殊,羽林骑以及虎豹骑都属于特殊编制的精锐军马,不能轻易调整,一旦提拔了主将,那么整个指挥体系都得重新调整。

加上前些年虽然袁绍覆灭,但河北还不算真正平静,幽州北面的乌桓时不时都会派出大量骑兵转上一圈,公孙瓒带着一万精锐禁军以及五千羽林骑一直在那一带活动,最近才回到京师,所以那个时候也不适合对这两支精锐部队的将领进行提拔。

同样,关羽虽然帮助大军夺下了渡口,但一时片刻也不好进行变动。所以,就先对其他的将领进行提拔任命。

黄忠攻下黎阳,这战功是实打实的,加上黄忠原本为裨将军,这一次顺势升迁为了偏将军。

与其一同升任偏将军的还有张飞,曹操查探得知一支特别军队,张飞领军探查并拖住此军,并且在随后关羽所率援军的帮助下全歼了这一支部队,使得曹操大军避免了被偷袭的危险,论功也应该升迁。

就连随军同行做向导的张南也因此而得了一个裨将军的封号,充分体现出了刘轩的那句‘有功就赏!’。

另外,刚刚归顺朝廷的徐荣以及张绣,因为其原本地位就不低,所以徐荣得了裨将军的封号,而张绣更是顺势得封了一个扬武将军。

所谓扬武将军,就是杂号将军,地位在偏将军之上,而那个扬武儿子基本上没有任何职权上的意义,就是喊着好听罢了。

类似情况还有张郃、高览,两人都封了偏将军。

除了这些人之外,就是于禁的地位得到了变化,从禁军校尉直接被提拔为了横江将军,这是为了让于禁更好的统帅那些水军兵卒。

当然除了他练出了一支还算过的去的水军士兵之外,刘轩会给他这个将军名号还因为于禁拉来了一个人才。

那还是前年的事情,于禁在主动表示要和刘轩学习水战知识之后,因为刘轩表示目前还没有船只,暂时无法系统的让他学习,所以于禁就主动要去南方‘游学’,看看有没有机会学习一下水战。

当然,这个‘游学’不可能如白身的时候随意,所以于禁选择了扬州之外最适合学习水战的地方:荆州。

刘轩想了想,反正让于禁在这里干待着也是浪费时间,就让他去荆州转一圈,加上荆州名义上依旧从属朝廷,所以也不怕于禁出什么事情。

表面上,是代表朝廷视察荆州同时考察荆州水军,实际上就是让于禁自己去偷师,能学来多少是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