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两个人刚刚在茶馆边坐下,就看到陆陆续续有各类盛装的少女,他们的服饰以白色,蓝色,黑色为主,却很少见到中原地区的红色和粉色。然后头部和颈上都带满了各类的银饰和铜饰,衣服上也挂满饰品,走起路来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据说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半尺高,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一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闪烁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而且每个人身后都背着一个小巧的编制精美的竹篓。少女们背着竹篓,腰间也都挂着一个画满花纹的腰鼓,腰肢扭动,银器叮当,而且每个人身上还有一种别样的香气,一时间整个小镇都在争奇斗艳,春色盎然。

而且这些少女也不似内地女子那样拘谨羞涩,往往十分大胆热情,凡是见到路边腰间带着大会木牌的男子都热情的大声呼唤打招呼,而那些本地的少年则立刻拿起手鼓在手中敲动,少女们则会敲动腰鼓琴瑟相和。如此一来倒是弄得肖遥和大小姐十分紧张,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只见广场上的少男少女越聚越多,高台下面的椅子也被人摆成了一个圆状,围在高台周围。而台上的三个蒙着红布的桌子也被揭去上面的蒙布,露出三个圆圆的酒桶,酒桶一侧底部有一个用来倒酒的竹子做的龙头,上面则是桶盖大开。只见那些盛装的而少女,纷纷沿着台阶走上高台,从身后的竹篓取出一个高高的竹制酒杯,将一杯杯家中自酿的水酒倒入桶中,一时间整个广场酒香四溢,广场周围的人立刻开始纷纷聚集而来。

随着三个木桶被各类美酒装满,时间也渐晚,只见一个黑袍黑斗篷的大汉跳上高台,然后拿出一面铜锣,咚的一声锣响。

第294章 比赛开始

只见他手中的锣声一响,整个小镇立刻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聚集到高台周围的广场上,在广场高台周围的木杆上分别升起了四盏红色灯笼,肖遥和大小姐也随着那些领取了木牌的青年男子们一起进入小广场内,每人落座围在外围的一把椅子上,正好每人一把,多余的椅子立刻被撤走,而每个椅子后面竟然也多了一个竹篓。

只见一个黑袍老者此时走到广场高台下,并不说话,而是清了清嗓子大声唱了起来,“打蒙哟、打蒙哟、苗寨男女老少们,快走啊,快走啊,一起去看芦笙会、一起去跳芦笙舞去啦。。。。。”

随着老者的歌声,周围男女青年都跟着敲动手鼓腰鼓,只见一个全身黑色盛装的少女,从高台上的黑衣大汉手中接了一杯酒,然后把竹杯向着一个场中男子扔去,肖遥知道这就是第一场比赛开始时的击鼓传酒对山歌,只见那个男子似乎对着这一个仪式十分熟悉,站起身来,左手一扬,就接住了酒杯,但是并没有喝下其中的水酒,而是对着场中的少女高声唱了一句,“郎在高山打一望罗喂!”

男子的歌声刚刚落下,周围围绕在外面的少女们立刻和了一句,“姐在哟河里哟。”

然后酒杯被传到了下一个相邻的男子,又响起一句歌声,“情郎妹妹哟。”

周围的少女们再和一句山歌,“情郎哥哥哟。”

只是传到第三个男子时,他立刻拿起手中的手鼓,边敲边唱,“山高水长郎在岗哟。”

第四个男子依次站了起来,也拿起手鼓边敲边唱,“山歌收在半霄云。”

每次站起一个男子,就要唱着一句山歌,然后周围少女们集体和上一句。

很快就到了肖遥和大小姐,肖要听了一会,就已经明白,这山歌是四句一段,只要和前文的意思相连就可,轮到自己这里正好是四句又开始的第一句,于是手指边敲手鼓,只是不自觉的用了劲力,鼓声格外响亮,张口唱起,“苏秦说和六国路。”

大小姐还没来得及和肖遥商量自己要唱什么,也来不及思考太多,只见肖遥唱完后就看着自己,只得站起身来,恶恶的瞪了他一样,然后尽量压低了嗓子,唱了一句,“条路遥遥是郎来。”

伴着周围少女们的欢呼,山歌继续传杯而唱,大约有传了十几个人,终于有一个蓝袍的少年面色腼腆的接不上词来,只见他只好一饮而尽杯中的美酒,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