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1/4页)

诗地下面写着“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该诗虽然是对夏竦、石坚地挖苦及对宋朝地蔑视。但也反映了西夏君臣地踌躇满志和喜形于色。

刘娥看到张元把夏竦和石坚放在同一位置。难道西夏也惧怕夏竦。在用反间计调走夏竦。甚至她还想到了延州之围时夏竦曾果断从泾州带三万骑兵出击。还有天都山一战时。他也主动配合石坚与种世衡地安排。最后使得那一场战役锦上添花。于是勒令他戴罪立功。却让夏竦犯了这么大地错误。却安然无事。

张元得知这一消息后,和元昊相视大笑。他说道:“这样一来,可以顺利实施下一步计划了。”

于是元昊派间谍要泾州放出风声,其实西夏现在因为上次大战,元气大伤

这次没有多少士兵了。如果这次要不是宋兵少了,现大败。

夏竦还真相信,他在想,如果这次求援的援兵要是多的话,不要说大胜,至少能将任福的两支军队救出来吧。他又想到上次石坚看似胜得轻松,可也是举西北三十多万宋兵不断地调度,而且还是在宋境,才取得的。于是他将这想法继续上报朝廷。

同时,元昊更做了一件让刘娥着恼的事。他说当时朝廷使者催要贡款紧急,可是元昊现在全指望着这笔钱来应付宋朝。

因此,追查契阔族少族长急迫了。终于和朝廷发生冲突。他上表向朝廷谢罪,同时愿意再次把三川和天都交还给宋朝。并且还说,他愿意交还此战中所有俘虏,但那个契阔族少族长身上带着珠宝金银价值六十多万贯,还希望朝廷交还给西夏。

刘娥看了这份请奏,都气疯了。此战,西夏凡抓获的宋兵全部屠杀,俘虏能有一百人就不错了。至于那个少族长天知道是真是假,就是真的,这个人海茫茫,加上为了让更多的西夏人逃到宋境,减少西夏的有生力量,宋朝对他们管理很散。只要这几人化一个假名字,永远也不好找。难道现在十万贯要不到,还要倒贴他五十万贯?

这时候夏辣也接到元昊归还天都与三川的通报,他还不相信,可三川关系到怀远城的安全,他派着一队宋兵前去查看,果然是一个空城。于是他立即带兵重新占领三川。至于天都,他现在接受老种的说法了,不敢再要了。当他听到元昊上奏给朝廷的罪已奏时,忽然想到那个传言,于是再次上奏朝廷,其实这次元昊向朝廷请罪,代表着他们是外强中干,恐怕没有多少兵力了。他请求朝廷给他十五万大军,立即征讨西夏,收复灵州。

这份奏折又引起争执,有的人说西夏不可小视。否则当初石坚就进军西夏,况且因为前段时间朝廷听信了元昊的鬼话(让刘娥在帘后老脸一红),侧视幽云,现在辽国警觉,也在宋辽边境屯集了大军,造成河北大军不能分身支援。但有的也说刚刚一战,虽然宋军大败,但也给了元昊重创,机不可失。况且现在宋朝造出许多手榴弹以及手弩,武器装备比石坚那时强大的多,只是刚刚一战没有名将指挥罢了。

现在人们将目光再次转向南方,才想起那个少年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也只有他看出元昊不可能诚服的。虽然知道刘娥不高兴,王曾还是奏道:“不如问石大人吧,朝廷有难,他不会坐视不管的。”

刘娥听到这话,气得半晌都没有说话,她心想如果要是问石坚,哀家还和你们罗嗦半天做什么?

但没有办法,这可是关系到十几万战士的生死,她还是忍着怒气,叫钦差到和州颁旨。这次还是陕西经略安抚征招使,可前面却加了一个平章事的职务,当然这个宰相是假的,可这个虚名已经挂上了,无论品阶还是俸薪都是宰相级别的。这也是没有办法,上次石坚就是参知政事了。刘娥在颁发这圣旨时,想道:这样下去,以后也无法再赏了,难道还让祯儿把皇帝帝位让给他?

她还在生着气,可是钦差日夜骑马加鞭赶到和州时,却听到石坚几个月前就离开了和州,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担心石坚千万不要真来个环球旅行,那就可糟了,于是他又找到了石坚那个谋士申义彬,申义彬倒是知道,可知道了也等于零,原来前段时间,石坚在家里呆得闲了,带着几个美人出去游山玩水去了。而且他现在刻意疏离政务,恐怕连朝廷的大败都不一定会知道。

这个钦差只好回京禀报。

最后还是王曾说:“太后,石不移是什么性格,你还不理解,当初他把太后与先帝视为半父半母,对朝廷忠心耿耿。他只想朝廷好,太后也许还在为石不移如何封赏而犯愁。其实太后你疏忽了石不移最需要的。”

“需要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