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 (第1/4页)

还会失败。因为两军实力悬殊太大了。

“那么本官只好往回逃了。相信他们也算出这种局面。而且以本官的本事,虽然不能大胜,可是想要逃跑,对方还是没有本事阻拦我地。那么他们在这里,”石坚说着一指地图上的麻逸与巴姥酉一带,这也是现在宋朝到大洋岛的主要航线。

石坚说道:“埋伏一些船只,这一带岛屿众多,很难被人发现。现在看到我们逃到这里时,他们迎头将我们拦截。这也是我们被叛党追击了数天,人困马乏的时候。余大人,你想一想,他们切断我们的归路,后面有数倍我军地船队正在追赶,那么我们的下场会是什么样子?”

余靖听了心里一寒,如果这样的话,石坚没有提前准备,那么他们地下场就会全军覆没。

现在余靖终于明白,石坚打仗厉害,并不是象外界所传言的那样神乎其神。主要是他有着强大的预判和推算能力,根据各种形势,将敌人的动向测算出来,或徐而化解,或者因势诱导,一一破之。

但他还是问道:“这个邪教没有

害吧?”

石坚轻蔑地一笑,说道:“这并不是厉害,简单地战略眼光罢了。而且战略不如诸葛亮长远,战术不如韩信临时机变。所以他们只能做做老鼠,一旦伸头,也就是他们全部覆灭的时候。”

这不是石坚轻视,如果在石坚与西夏作战前,叫他来到大洋岛,他也未必有这把握。可是他与元昊交手了多年,因为前世看了太多关于这一时间段的历史,他不一定会比元昊更有军事天赋,但在没有作战前,就知道了西夏的长处与短处,甚至说了一句夸张的话,他比元昊还要了解西夏。加上他强大的知识,以及一些新式武器。还有利用历史知识,无耻地做了一回金手指,任用了一批历史上宋朝地名将,还有提前安排下去的蛾子。所以没有开战,元昊地结局已经注定了。

但现在经过这几年的战争,石坚已经将所学地各种军事知识真正地吸收下去,而且站在历史的高度,掌握了许多现在人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地知识,同时战斗经验和信心增长也不是他一人,陕西几十万大军和许多将军也成熟起来,所以他有着信心,将天理教战胜。

余靖还是忽信忽疑,可到了第六天,他们的船队到了苏禄海的末端,哨兵终于传来警讯,说前方出现一支船队,大约在六七十条船。余靖这才心服口服。

别看只有六七十条船,和后面追赶上来的叛党大队无法相比。但石坚如果不作提前安排,他们在前方将自己船队阻住,后面的叛党大队就会追上来。前后一夹击,他们的下场很危险。

石坚这才下令,将船只驶向东边。一开始潘:还在奇怪,怎么石坚突然转向?可一会儿他也看到了那支船队,不用说,他们是自己的援军,不然石坚不会转向。要知道现在石坚队伍向东,离宋朝越来越远了。

潘闾大喜,他立即下令所有船只加速,向宋军追击!同时那一支船队也在提速,向石坚的船队冲来。石坚现在也不敢在这大海上与他们装腔作势了,也下令加速。一只船的机器坏掉了,石坚只是让船上的士兵逃到其他船上,连物资武器也不要了,一把火将它烧毁了。毕竟石坚不想要,也不想叛党得到上面的物资。

然后,石坚在有意无意之间,再次将敌人带到了那道海峡。这道海峡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塔尼翁海峡。它的西边是内格罗斯岛,全岛呈长统靴形,岛的西部有着许多地势低坦的平原,也居住着许多米沙人。中间是一条山脉,居住的人很少,只有少量的尼格利陀人住在多森林的内陆高地,也就是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尽管这个岛不算太大(12711平方公里),但这两种人所说的语言不相同,西部居民大多操班乃-希利盖农语,东部海岸地区居民大多讲宿雾语。靠海峡这边也就是居住着尼格利陀人的地方,地势以山区为主,植被茂盛。狄青他们下了船后,就是躲藏在这里。

在海峡的东边也就是石坚前世闻名旅游圣地宿雾岛,这个岛呈三文鱼形,但风景秀美,特别是这里的沙滩。当然石坚已知道这是他前世也想来到的地方,可现在他那有心思,到岛上看一看。也许将这场战事结束,抽出一两个时辰走一走差不多。再多了就不行了,大洋岛还有几十万宋朝百姓,还等着他前去营救。

对于这个狭长的海峡,潘闾还是有些迟疑。他问了一下经常在麻逸群岛航行的水手,这个水手回答道,虽然这里个海峡狭长,可窄小的地方也有一百多丈宽,宽的地方有几百丈。

潘:这才放心地下令船队进去。在他想来,这么宽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