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而不是比试力道,所以说射箭不以穿透皮靶为主(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现在体育比赛中射箭项目就是这样,击剑也是点到为止,如果那时就有太极拳,孔子一定会大加赞赏。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孔子那番话主要是针对当时诸侯不敬奉周天子而争于力量所发的感叹。

孔门出身的公伯寮诽谤同门子路,两人同在权臣季孙氏手下为臣,而季孙氏已经听信了公伯寮的话,形势对子路不妙;当时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高足子路实相表里,所以必定同时对师徒俩不利。鲁国的大夫子服景伯对子路抱不平,想要强硬手段来解决,跟孔子说:“我的力量能使公伯寮这兔崽子陈尸街头。”(: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孔子说算了算了,这都是命,带着子路开始了十三年的流亡生活。

力,如果超出了美学,不能给人带来美观,我是不看的,更不用说造成伤害的那种了。现代体育比赛或者娱乐,我喜欢举重以及田径场上的投掷项目,是力量引起的震撼;击剑我不喜欢,因为它太没力,太做秀;摔跤、柔道我不喜欢,因为它们太纠缠;拳击我不喜欢,太野蛮,观众看见血就刺激;西班牙斗牛我喜欢,那是智慧与力量的结合,最重要的是:斗牛士杀的是畜生。

23、好勇疾贫而“乱”

什么是乱的根源?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自已甚,乱也。”()那怎么样才不会乱?子若说孝悌是良方,“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简单而深刻啊!治国必先安家,要国家安定团结,对老百姓宣传大而空洞的道理是舍本逐末,引导他们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事半功倍。

孔子不主动谈论祸乱,子张曾经问他:“崔杼谋害了齐庄公,陈文子……,何如?”()孔子只说陈文子清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事发时孔子才三岁,反正没有评论作乱弑君者。六十七年以后,陈成子谋害了齐简公,孔子倒是特地斋戒沐浴上朝,报告鲁哀公说:“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子不语乱,是遂事不谏。子要平乱,是伸张正义。

乱是祸害,但昏庸而治也是祸害,所以乱与治可互相转换,辩证统一。乱世出英雄,周武王说:“我有乱臣十人。”()乱是治乱的意思。

孔子治过乱,五十三岁那年,鲁国大司寇的他派出军队,摧毁了以下犯上的不轨势力的根据地——三都,但结果功亏一篑。五十六岁那年,孔子兼任相事,杀掉了乱政的大夫少正卯。这些不见于《论语》,前者见《左传》,后者见《荀子•宥坐》,专家们深信不疑,见于《论语》的两件事反而被学者们视为疑章。

公山弗扰占据费邑叛乱,来召孔子,孔子打算去。子路很不高兴,说:“没地方去就算了,何必要去公山弗扰那儿呢?”孔子说:“召请我的人难道会没有打算?如果有人举用我,我要在东方复兴周代的典章制度!”(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没有评论叛乱本身,但与叛乱者合作的目的还是治理,而且据专家分析,那时的孔子还是个没有官职的士人,上进之心,苍天可鉴。

孔子五十七岁那年,佛腊依据*叛乱,召请流亡在外的孔子前往共事。跟上次不一样,*是晋国领土,不是孔子的祖国,孔子打算去。子路说:“过去我曾听老师说过:‘亲自投身于做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腊占据*叛乱,老师却要去,怎么说得过去呢?”孔子说:“是的,我说过这话。但是又说过‘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还说过‘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挂起来不吃呢?”(佛腊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腊以*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依旧没有评论叛乱本身,目的依然不是去助乱,也不是去添乱,而是要施展自己的治理天下的抱负。。 最好的txt下载网

24、敬而远之的神

当人类对于自然的矛盾不能克服的时候,必然要在意识上寻求安慰,使矛盾在宗教上求得解决。这就是神的来由。殷代思想以宗教占主要地位,重时、空、数的观念,祖宗一元神的思想;到了周人维新,在于帝和祖的分离,变为二元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