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姬咏将车停稳,摇下车窗,虽然热度不够但饱含亲切地招呼道:“马翔,你过来了,有一阵了吗?”

“没呢,我刚到。”马翔回答姬咏道,很真诚地。

姬咏对她的同学马翔还是乐于相见的,“那你上我的车来,我们吃饭去吧。”

“姬咏,你是不是不舒服呀?脸色好象不太好。”马翔关切地问道。

“我没事。”姬咏说着打开右前车门,“你上来吧。”

“还是坐我的车吧,那样你可以稍稍休息一下。你先把车停好,我在这等你。我的车就在外面街道。”马翔带有命令似地说道,右手轻轻地关上姬咏打开的车门。

晚餐是在一家颇有名气的日本料理店进行的。马翔感觉到姬咏心情糟糕,似乎没有说话的情绪,于是说得也少,只照顾她吃点食物。他知道有些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姬咏不多会就说吃饱了,要马翔多吃点。马翔本来觉得是能够吃下去不少,然而看见姬咏放下了餐具,似乎陡然间胃腹胀满,竟吃不下东西了,也就作罢。

()

马翔送姬咏回家,按照他们的惯例,马翔在大门口停车,姬咏下车。马翔将一封用师范大学大信封包着的邮件交给了姬咏,他终究没有在店里把它拿出来给姬咏,他怕影响姬咏吃东西,就决定等她回家后再说。

姬咏接过邮件,对马翔说过谢谢之后转身离去。马翔目送着姬咏进入了她的单元楼梯,而后调转车头往学校开去。

姬咏回到房间,抽出大信封里的邮件。当看到邮件上面的地址“广州《华南杂论》编辑部“时,姬咏的脸色慢慢变白,身子晃荡起来。她仿佛看见张致远深深的眼眸,不觉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好一阵子姬咏才止住泪流,动作迟缓地剪开信封,里面是《华南杂论》杂志2本。姬咏的一篇文章得以发表,那是她在溪南省旭阳市写的文章《开放、互动、自由——谈全民共建和谐社会》。

“何为有序和互动,就是政府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从民众的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法规;民众要能及时向各级政府反映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通道,让民众敢于说真话,能全面地表达心声……。集思广议,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建设全面发展和谐文明的社会。和谐文明的社会就是有爱的人,有爱的土壤。”

看着自己变成铅字的文章,姬咏失声痛哭。因为这个杂志,姬咏第一次投稿,因为改稿和张致远相识,之后再相见、相爱;在张致远爱情光芒的照耀下,姬咏走出了黑暗迎来光明。

她清晰地记得为了写这篇文章,张致远和她有过的对话。

“开放、互动和自由——很好的主题,姬咏你可以多想一下,查点资料,好好写写,这个论题发我们杂志没问题。”当时张致远极力地鼓励姬咏。

“是要给我走后门吗?我可不想哟。”姬咏对自己的文章充满自信。

张致远接过姬咏的话头,开玩笑地说道:“我是打算给你走后门,不过,在我们杂志,想走后门呀——好象还真的没有过先例。你的文章现在就是我的文章。”

“好,谢谢张编辑的指导,我一定认真完成。”

泪眼蒙胧中,张致远站在了姬咏的面前,和她说着甜蜜的话语,给她一生一世难以忘怀的牵手和拥抱。

第11章 市长指挥救人

赵军上任市长以来,市里的各项工作按照他的思路顺利推进。他最为看重的市重点工程原湖海峡大桥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投资方施工进度快,而中美联合组成的监理组则分工合作、相互制约,对工程质量保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让赵军最为放心,因为外国独资如何确保质量成为这类项目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在这样祥和的氛围中,日历翻到了农历8月15日,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到了。当然,对于赵军来说,节日并不意味着休息,反倒是有可能更忙。这个节日就果真如此。

这天适逢周末,赵军想如果晚上没事,那么这是一个赏月的好日子。中秋日,通常都是皓月当空、清辉四溢,看那遥远星球,那里有嫦娥与吴刚。小时候,奶奶说告诉他说,那月亮山上有一棵桂花树,中秋节时,月亮上会有桂花的清香。那时,听着奶奶说的故事,赵军瞪着圆圆的大眼睛,幻想着一份天马行空的美丽与清新淡雅。对了,这种味道,有点象朱雅文。不过,赵军心里并不完全空闲下来,总在想着随时准备着做点什么,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习惯。早上吃过饭后,赵军正要出门去转转时,突然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