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 在家

《校内的,校外的》

第一章 。离家

1。凌晨 在家

窗外,月明入昼。

这是一间半明半暗的屋子。屋子中央的炉火已经熄灭了,早春的寒气正一点一点地从门缝中悄悄地袭进屋里。借助从窗口映入得月光,屋里的一切依稀可辨:东面是一张床,有两个米柜和四条长凳沿南面的墙壁放置着,西面则是两道门,一道通往旁边的堂屋,一道通往屋外。

忽然,从屋子东面的木床上响起一阵“嘎吱”声,接着,只听见“咔嚓”一声,屋里的灯亮了。在昏黄的灯光下,一位十七、八岁的青年从泛黄的、打着补丁的蚊帐中探出头来。

“林儿,你醒了吗?”屋里的鼾声停止了,继而从里面的屋子里传来一位中年妇女的充满慈爱与怜悯的声音。那是青年的母亲。

“哎,我看看几点了。”青年一面回答母亲,一面从枕旁拿出一块手表来。那是一块十分普通的表。表的镜面灰蒙蒙的,与光亮的其他部件显得极不相衬。那是三年前才换上去的,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几点了?”母亲又问。

“四点了。”青年答道,神情中显得有些忧郁与不安。

“那你继续睡吧,天亮了,我再叫醒你。”母亲又对他说。

青年没说话,只是关了灯,又睡下了。

这青年叫孟林,去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省内D市的一所国家级的中专院校。新年伊始,学校有将开课了,明天便是他返校报到的日子。由于路途遥远,为了能乘上早晨从镇上发往县城的第一趟班车。昨晚天刚黑,他就早早地睡下了,刚才是他一觉醒来。

孟林试图再睡两个小时,可是这时他竟全无一丁点儿睡意。他辗转着。“一,二,三,四······”他试着用数数的方式来促使自己入睡。但他发现一切都是徒劳。

“既然不能入睡,那我为何还要勉强自己呢?我又何不利用此机会对自己的过去作一次深刻的反省呢?”他想着,闭上眼,往事如潮般涌上脑际。

2 往事一

他祖上曾是佃户。父亲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父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小学毕业就赶上文化大革命,于是参加了红卫兵。而母亲则比父亲小两岁,外婆度荒时去世,后来外公又续弦。但续弦的外婆为母亲添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之后,也去世了。又由于外公常年在外工作,年长的母亲就不得不承担起照看三个弟弟妹妹的责任。和那时大部分的农村妇女一样,母亲并不曾上过一天学,念过一天书,这是母亲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孟林父母结婚时已是八十年代初,在婚后第二年便有了孟林。

可以说,孟林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与病魔作斗争得历史。

据母亲讲,孟林周岁时小腹上曾生了一个疮。起初,还只是一个小红点时,父母都以为那是被蚊虫咬伤的,就没太在意。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细心的母亲发现孟林变得面黄肌瘦,这才感到大事不妙,于是连忙背着孟林四处求医问药。可是虽然打了不少针,吃了不少药,但孟林的病情依然没有丝毫的好转。望着面黄肌瘦的孟林,父母都心急如燎。这样到了严冬,一天下午,在父母焦急而又绝望地背着孟林返家的途中,他们遇见了临村一位老医生的儿子。那名叔叔见父母满面愁容的,就向父母问起其中的缘由。走投无路的父母便把孟林患病的事告诉了他。那名叔叔听完,便掀起孟林的衣襟一看,惊呼道:“那是疮,再不治疗就要化脓了”。

父母听了,这才知道那是疮,都急了,听说那位叔叔的父亲能治好孟林的病,就连忙背着孟林去了那位叔叔家。老医生替孟林开刀,去脓,敷药,花了大约两个小时。天黑了,父母又背着孟林顶着漫天的大雪返回家。就这样,没过多久,孟林的病就痊愈了。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孟林三四岁时,又患了一种皮肤病。那是一种由夏天天气温热变化引起的皮肤病。每次发病时,孟林便会感到全身痒痒的,同时心里也烦躁不安。于是父亲又背着他四处求医。一年、两年、三年······,随着孟林年龄的增长,孟林也在父亲的背上渐渐长大了,后来父亲背不动,这才让他自个儿走路。如此又过两年,孟林上初中二年级了。那年夏天,在邻村一位姓周的医生的全心医治下,这才将病魔彻底驱除。

3往事二

在孟林的记忆里,他的童年痛并快乐着。

贪玩是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