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但是,奇怪的是:在郝散归降以后,冯翊郡都尉却诛杀了郝散。杀降,历来为人所不齿,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杀降才多少有一点必要性。在郝散投降以后,朝廷已经分解其步众,他已是孤家寡人,再进行诛杀,就显得负面作用更大了。

诛杀郝散的行动不仅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使得心底单纯的胡人对于朝廷这种狡猾的、背信弃义的做法气得发疯,再加上这两年关中一直大旱赤野千里,牧民无法生存,导致了随后的郝散弟弟郝度元的叛乱。

这次,郝度元兵势更甚于郝散,他联络冯翊郡、北地郡的马兰羌部落、卢水胡等部落,一齐起兵叛变,击斩了北地郡守张损,击败了冯翊郡首欧阳建,接着便紧逼长安,朝廷大振。

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解系,此人素来清正不屈。武帝时,和贾充狼狈为奸的荀勖得宠的时候,荀勖的儿子对解系说:“我和你是朋友,你见到我爸爸了,应该行拜礼。”荀勖也说:“我和你爸爸关系不错。”解系正色回答:“我爸爸没说过这事。如果您和我爸爸关系好的话,我爸爸去世的时候,应当接到您的慰问信。因此,关于和我爸爸亲厚的说法,我不敢承当。”说得荀勖父子无地自容,此次解系的大名也名扬天下。

解系素来看不惯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的为人,军事上也发生激烈争执,互相向中央控告对方。最重要的是贾谧的亲信欧阳建也指控司马伦孙秀等人的种种罪行。于是这朝廷才撤换了司马伦,改派曾经驻守过关中的梁王司马肜,只有梁王早已年过六旬,只愿在京城养老。此次林易以太子之尊出镇关中替换梁王回京,因此听到此消息后,梁王甚是感激,每日翘首以盼林易早日到达长安。

第五十一章 揽三秦侠客 招流民从军

就在梁王司马肜很不情愿地上任时候,连吃败仗的晋军没能挡住郝度元的叛军,就连解系本人也吃了败仗。叛乱像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放眼望去,关中地区遍地皆反。朝廷也为此焦头烂额,各派系间争论不休。

匈奴人接连的大胜,刺激着本来不曾谋反的关中氐人和羌人,他们也都加入到匈奴人反叛的大军,一时间,关中处处烽烟,一片混乱。战胜了解系以后,郝度元等联络各部帅,推举氐人豪强齐万年为主,共同对付晋朝。

齐万年虽是氐族人,但是其先祖已隶属郡县,和关中汉人混居在一起,形同内地汉人。因此齐万年是高度汉化的氐人,齐万年起事后以陇山一带为中心,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郡氐、羌等纷纷响应。一时拥兵十万,兵势甚重,关中莫不能挡。

齐万年受深受汉家思想影响,是个一心为帝的野心家,刚被各族推为主起事不久,屁股还没做热,就自立为帝。为何郝度元自愿称臣,主要原因还是五部匈奴大部集中在并州(今山西)地区,而在秦陇居住的匈奴数量上远远少于氐、羌,兵力不如齐万年,这也许就是郝度元甘心认齐万年为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林易进入长安城中,看到长安城中如此惨象,马不停蹄地直奔梁王司马彤征西大将军府上。按照梁王的推算,太子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长安,想不到林易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因此他的那些探子还没有反映过来,林易就到了其府上。

梁王司马彤是林易的爷爷辈分,司马懿庶子,母张夫人,此张夫人是司马懿后来讨的小妾,同司马懿的原配张夫人,后被司马炎追封为穆张皇后的张春华非同一人,但是张夫人和张春华情同姊妹,向来走得很近,一向都敌视那司马懿最宠爱的柏夫人,因此他们的孩子走的也很近,张春华生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平原王司马干,司马干就是那个传说喜欢奸尸的老变态,此人却是高寿善终。柏夫人生子赵王司马伦。

有长辈的恩怨在此,因此司马昭这一支应亲近司马彤,疏远司马伦,可无奈司马伦十分善于谄媚,中宫反而更崇信司马伦。司马伦虽是被征召回京,不久拜为车骑将军,掌管禁军,手握重权。

司马彤此人虽然和其同同父异母弟一样不学无术,但此人为人恭慎、清修,好清谈。虽不务正业,碌碌无为,除了周处那件事,却没做过什么坏事。因此对他好感甚强于司马伦。林易宣读过圣旨后,司马彤行过君臣礼,林易也对他见过长辈礼。经过几日的忙碌后,司马彤和林易终于完成了军令政务的交接,司马彤就急忙忙地带上歌姬爱妾、万贯家财和亲军护卫赶回京都洛阳。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司马家的王爷,果真如世人所形容那样。本无将相之才,却因为姓司马,投胎投的好,都给予高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